第一百零六章 橫矛怒吼(1 / 2)

西麵傳來密集的呐喊聲,接著馬岱便見到遠方的天空升起煙塵。

這種煙塵讓他的內心第一時間便變得驚醒。

作為一個在涼州草原與大漠上成長的青年,他很熟悉這種駿馬奔騰帶起的煙塵。

“勒馬,前進三裏,列陣!”

他選擇這條路去為家父奔喪,本就清楚會遇到敵軍的威脅,他和他的士卒們早就做好了作戰的準備。

馬氏子孫都有一種傳承自涼王馬越的優良傳統,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查看周圍的地形,即使身旁之後三五個人,也會在行走的道路上隨時隨地做好麵臨戰鬥的準備。

馬越的一生中經曆過太多場遭遇戰了,因此他更希望他的後輩會謹記住這個使他受益良多的習慣。

姓馬的男人,生來就是要打仗的!

前方六裏的地方,有一條縱橫的溝壑,這對馬岱來說就是一條天然的鹿砦,能最大限度上減少敵軍騎兵對己方軍隊的衝擊力。

盡管那裏如今的野草瘋漲,根本無法看清楚模樣,但馬岱記得很清楚,因為他第一次作為涼國的質子來到洛陽時駿馬便在那裏拌了一下,上好鮮卑寶馬的馬腿從中間折斷,後來客居在洛陽的那段日子裏盡管細心調養卻再也無法隨他馳騁戰場。

那個時候他還想不到會在這個地方打一場屬於自己的戰鬥,但是現在,曾經的經曆,真真實實地會幫到他。

三千重步卒頂盔摜甲,快速移動到馬岱需要他們處在的位置上,步卒擺出四麵向外的陣型,在這其中兩前一後的方式三名步卒層層疊疊地組成陣線,兩名刀盾手居於前方,一名挺著丈五長矛的步卒緊隨其後。隨著馬岱的鐵矛揮舞,涼國最凶猛的鐵騎散開了遊曳在本陣周圍,萬餘騎兵以千人隊為一個小團隊,伺機而動。

更多的,是弓弩手。

豫州本就是大漢優質的弓材生產地,盡管馬伯瞻統領豫州的時間不長,但對這些材料他可一點兒沒拉下,百姓還是接受他這個豫州牧的,因此在最短的時間中他便籌集到了上萬張強弓勁弩,雖然豫州沒有涼國煉鐵司那樣的天下名匠督造軍械,但這些弓弩的效用也是極高。

馬岱的三萬名奔喪軍中,足足有上萬名弓弩手。

事實上在天下的各個州域中,每支軍隊的成分都是有所不同的,各個州域的優勢與劣勢也各有不同。

比如涼州,因為盛產馬匹與羌漢雜居,涼州軍隊的騎兵通常會占到十之六七的比例,少數步卒大多時間充當輜重軍,雖然他們什麼都不拿。

因為曾經的涼州物產稀少,適合養馬卻不適合活人,涼州人出關打仗總會給人一種劫匪如村的感受,好似蝗蟲一般席卷所有土地,因為他們打仗不帶糧,出征全靠搶。就像韓遂當年聚起十萬叛軍,把那些羌部一個個全部帶出涼州容易,但他從哪裏弄來夠十萬人吃食的糧草?

隻能打到哪裏搶到哪裏。

而先漢時武帝出征,幾千匹馬,幾千個騎術精湛的騎士,剩下的則是數萬張強弓勁弩,見到匈奴人擺開陣勢就是一片箭雨射的人仰馬翻,那太威風!

但那種消耗,是建立在強大的西漢朝廷國力以一種恐怖的速度去消耗為代價的。

即便到了東漢也是一樣,太尉段穎怎麼消除涼州的羌患?上表皇帝說羌患年年都有,每年消耗十幾億錢財,倒不如直接撥給我三十億軍費,我帶人去幹掉他們斬草除根,保三十年安寧。

殺人就像割稻子,一茬一茬。

那時候段穎才動員了不到十萬漢軍。

馬岱這三萬人的消耗是多少?

每人張一弓,射一箭,便花掉百金。

錢財在打仗的時候消耗根本就不是錢,那是被大風卷走的。

因此說來,其實還是益州山地的兵馬構成最為節儉,用竹弓、竹矛,成本低廉效果明顯,走上幾步就是個上坡根本用不到什麼勁射百步遠的強弓,近距離攢射就是了。

馬岱鋪開了陣型,看敵軍揚起的沙塵不過幾千兵馬,他有充足的信心吃掉這夥敵人,甚至自己都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傷亡,包括北麵打著典字大旗遠遠吊著的敵人,他也滿不在乎。

真正讓他內心沒底的,是遠遠吊在後麵的劉備。

那是七萬大軍,就是七萬頭豬後麵點起一把火衝過來他這三萬人都難以抵抗,更別說是七萬荊州軍。

他雖然沒與劉備過招,但對其麾下那幾名戰將也是頗為神往。

被叔父稱之為世之虎將的張翼德便不說了,像那夏口之戰獨騎斷後的趙子龍,率奇兵殺敗小霸王的黃漢升,戰陣之上獨鬥三將的魏文長……哪個不是凶猛如虎的武人。

也正因如此,馬岱才將絕大多數的步卒與弓手都布置在東麵的方向,防備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