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終於決定撤軍了!
……
就連孫策這樣十戰九捷的將帥的心神都受到極大的影響,更何況江東北征軍的普通士卒呢?
這場戰爭,從管承圍柴桑,孫權派出援軍開始,江東就已經失敗了。
他們將帥能力極高,士卒訓練極好……所差的不多,無非是糧食與軍心罷了。
可是偏偏,沒有能力極高的將帥,庸才也能去打一場中規中矩的仗,沒有精悍的士卒,仍舊能去尋找機會打一場伏擊戰。
沒有戰意,沒有糧食,還能打什麼仗?
孫策走的每一步,都落在馬擎心裏算得不能再準。
馬擎說孫策至少五天才能到,哨騎在第二天夜裏傳回消息,大軍正在南緩緩撤走。
馬擎說孫策傲得沒邊兒,根本沒把他當成旗鼓相當的對手,然後哨騎便回報,孫策撤退走得極慢,後軍紮穩了陣腳,哪怕離即丘城走出三十裏,仍舊槍矛後向,生怕徐晃追出城來。
但是對前麵,孫策灑出二十股哨騎,隨後便氣勢洶洶地向南奔走,一日強行軍近百裏路。
他的兵馬,可不都是騎兵啊!
雖說是思鄉心切,但馬擎還是由衷地冒出一股輕視……他與孫策是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孫策愛麵子,爭口氣,凡是都要爭個輸贏。
但馬擎不愛麵子,不與人鬥氣,凡是不爭輸贏。
但內心裏,他們兩個是一樣的天之驕子,同一般的驕傲。
馬擎不在乎過程的輸贏,也不在乎大局上的麵子,他隻在乎最終的勝利。
隻要最終勝利的是他,中間有過什麼,在他看來都沒有關係。
馬擎派出一部兵馬,盡管糜芳請戰,馬擎卻沒有答應,自己親自領兵,督帥三千輕騎北奔而去,直衝淩縣。
而後麵,董鈍與糜竺兄督帥萬餘步弓手,進入淮陰。糜芳則領萬眾,伏於馬擎之後十裏。
淮陰是個好地方,城池北向三十裏是淩縣,北向七裏,則是淮水。
半渡可擊賊,這句話小孩子都知道,馬擎自然也會用……隻不過他要怎樣讓敵人半渡呢?
以身為餌。
這已經是馬擎估算出最保險的辦法了……說實在的,對上孫策的部下,他自己的心裏也沒底。孫策在徐州北部駐有數萬之兵,單從兵力上他並不占優。但孫策狂妄,率領步騎急行軍,如果他在中間不紮營整軍,跟上他的也就隻有三分之一的人馬,如果再分敵於半渡。
以萬三千之新兵擊四千餘哀兵,應當是能答應的吧?
馬擎率軍,與孫策部隔著十餘裏,會麵了。
幾乎沒有猶豫,馬擎立刻傳令士卒迎著孫策衝鋒上去,不過他小心地避開孫策,身骨未長成的他不可能是孫策的對手……更何況,涼國世子的性命,可比別人金貴的多!
短暫地衝殺,雙方互有死傷,但總的來說還是馬擎這邊傷亡大了一些,半柱香的時間馬擎忽然傳令,全軍後撤。
孫策沒有追擊,直至馬擎逃出近十裏,孫策才下令追擊。
他並不渴望在這裏殺死馬擎,如果換做是他,便會在路途間埋設伏兵,但馬擎沒有回頭,一擊不中立即潰退,而且是真潰退,壓根都不帶回頭的,這才讓孫策放心追擊。
這一追,就追到了淮水河畔。
馬擎渡水,船隻皆在對岸,孫策沒什麼辦法幹著急,恨自己貽誤戰機,若不擔心馬擎有伏兵,隻怕在淮水北岸便將他斬了!
造船渡河,清一色的小走軻在很短的時間裏被造了出來,馬擎兵馬進駐淮陰城池,看樣子打算據城而守,這下孫策是真放心了,當即命部下趁夜渡河。
然而……馬擎的一切都在裝,隻有想殺他是真的。
就在孫策這萬餘兵馬渡河近半時,對岸突然爆發出衝天的喊殺之聲,淮陰城中大門洞開,竄出無數涼國軍士揚刀向著孫策前軍衝殺而去,為首之將正是董鈍!
這還不算晚,糜芳在此時也壓著萬餘步弓自北岸殺了過去,兩岸的戰鬥同時打響……輪不到孫家人論氣勢了,萬餘兵馬整個被涼國軍隊包了餃子,沒一點能逃出去的希望。
河岸兩側,過萬江東兵被數倍於己的涼國軍隊圍了起來,慢慢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