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什麼英雄(1 / 2)

將軍孫策死了,與他渡過淮水的五千精兵一同被來自淮陰城的馬擎圍殺致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孫策還在戰鬥,口中還兀自吼著廝殺。

但這沒有半點用處。

馬擎甚至都沒有走出陣線,他隻是隔著重重疊疊的軍陣看著名震天下的江東小霸王被自己麾下的戰士一刀、一刀、又一刀地在身上砍出一個又一個地傷口。

而江東彪悍勇猛的士卒們也對得上他們的稱號,麵對糜氏家兵挺立的長矛與堅固的盾陣,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勇武,組織了一次又一次懾人心魄的勇敢衝鋒。

但這也沒有半點用處。

堅不可摧的盾牆將他們始終隔斷在淮河南岸,一半的士卒被擠入水中,而其他的士卒則在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中被長矛戳翻在地。

上萬大軍圍攻幾千被圍困在河岸的士卒,這是誰都無法得勝的戰爭,即便孫策甚至有一次都快要衝至馬擎的中軍,那也隻能令他身上的甲胄多被強弩激發而出的弩矢釘上幾個紀念品。

馬擎看向孫策的目光是帶著悲憫的,從這場戰鬥開始之初便是如此。

或許在馬世子鼓舞己方士卒的士氣時他的內心還不能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但在他得到足夠的信息,猜中孫策想法的每一步……那時他就知道,勝利屬於涼國,屬於他。

孫策是一員絕對優秀的將帥,攻勢如火,將大量精銳留在後陣的太史慈與周泰麾下,很明顯是為了後陣穩妥,但他的缺點也在被馬擎摸透之後無限放大。

他這個人不愛惜己身。

自己帶著幾千士卒,就這麼大刺刺地登上淮水南岸,他打算做什麼?

強攻淮陰城嗎?

即便我馬擎是個籍籍無名之輩,你孫策是蓋世龍虎之將,也不應如此小看人。

說到底,孫策心急又輕敵,所以讓自己現在像一隻捆住手腳的老虎一般,動彈不能隻能歪著嘴巴不甘的嘶吼著,寄望於咬死每一個像自己伸出手的人。

可他忘了,人是會用武器的,人也是會用智慧的。

如果不是馬擎寄望於快速求生,避免背麵戰場的孫策撤回來,馬擎會高枕無憂地鑽進淮陰城等待孫堅的強攻……他手裏可是整整三萬大軍,況且依仗城池之堅,他可以守到孫策的兵馬全部餓死!

這場戰爭打得馬擎索然無味。

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快意,即便孫策、太史慈、周泰都是他的敵人,可他隻覺得內心裏有一股鬱結之氣不可不發。

他感到兔死狐悲。

他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一支天下勁旅,數個天下名將,因為大營被攻破因為後院起火因為被斷糧道而在自己的包圍中展開一場困獸之鬥。

就算到了這種情況,他們還兀自呼喊著,劈砍著,戰鬥不息!

他尊敬他們,就像尊敬每一名在這亂世死於戰場的勇士。

如果換一種方式,他們很可能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就像……早年的父親與曹伯父。

他不知是造化弄人還是權欲亂人心,怎麼當初親熱到互贈佩刀與兵書的男人,眨眼怎麼就反目成仇了呢?

而這些大多與他有著相同經曆的青年們,怎麼就在這紛亂的戰場上互相劈砍呢?

馬擎不知道,他不願讓自己去想這些沒有絲毫意義的事情,因為他清楚無論他能不能想明白,該死的人還是要死,可他卻無法控製地從內心感到一股悲涼。

他就用這樣悲憫的目光,看著孫策終於被人用兜鍪打翻在地,混著血液落在地上的還有一顆銀牙。

接著,糜氏的男人們像瘋了一樣地撲了上去,抽出腰間的、靴裏的小刀去刺,去割……伴著山呼雲集的吼聲,一名男人高舉著孫策的頭顱大喊著‘孫策已死!’在戰場上蓋過一切聲音。

在他身旁,那些糜氏的男人舉著斷了的手臂,皮肉,甚至是手指,鐵靴耀武揚威地繼續作戰。

在孫策的前軍敗績之後,部署紛紛潰逃,他們的勇氣來源於他們威風無敵的將軍,而現在他們將軍的首級被人穿在長矛上示威,其餘的部件化作一灘碎肉讓人再難聯想到曾經英武無比的青年,江東的男人們崩潰了。

有人跪地討饒,有人轉頭跳進淮水,還有些人負隅頑抗,接著就被迎麵刺來的長矛戳翻。

南麵的勝敗影響著河對岸的戰局,本就陷入包圍的太史慈部在孫策被殺之後士氣降入穀底,糜芳始終記得在軍帳裏馬擎的那番話。

孫堅的部下會以絕高的士氣來衝擊他們的軍陣,但是安下心,等待一會……他們的士氣將會跌至最低點,然後再向他們發動進攻!

馬擎的預言,再一次實現,糜芳在心裏將自己這個未成家的妹夫奉若天神,接著下令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