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
國內O2O創業項目越來越多,許多項目其實是偽命題。如果你是一個O2O創業者,怎麼判斷自己的項目有沒有問題?是不是進了死胡同?
怎麼判別生死勝負手?
國內分析前,我們必須先搞清楚O2O裏麵的幾個維度:1.你家的上門服務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2.你家的O2O,是在行業的高價格區間,還是低價格區間?3.“行業軸”賽道夠不夠寬?有沒有“變道”的空間?4.“全人群、高頻、剛需”三大要素中,你占了幾樣?5.如果“補貼”能夠起單量,你在“用戶忠誠度”上有沒有護城河?
我驚訝地發現,到現在挺多O2O企業都還沒弄清楚,自己究竟從事的是什麼行業。針對以上五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第一,什麼叫“半徑效率”。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做美甲怎麼解決半徑效率問題。我告訴他美甲是典型的“一對一”,半徑效率實際上無從解決。
Uber和滴滴出售的是“移動”,所以一對一沒問題。本質上除了“出行軸”行業,別的行業隻要一動彈,就要麵臨“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的死結。為什麼“餓了麼”和“e袋洗”起單量那麼快?因為送盒飯和取送衣服,本質上是“一對多”。一個快遞員出發,一條路線上可以走訪十戶甚至二十戶顧客,所以“最佳路徑”的規劃,就變得無比重要。
就美甲來說這是無從規劃的。一對一服務,規劃得再好,最佳“半徑效率”的終極版是:美甲師不動,顧客動起來找她!這時美甲師效率才是最高的。
第二,一對一的上門O2O,如果在低價區間必死。一對多的低價也能活,但必須一家獨大,滿足充分的效率匹配。而一對一的高價區間,實際上比拚的是“個性化匹配”的效率。
還有一些能活的,是那種賽道夠寬的,做著做著變道了,而且還能超車。舉例來說,e袋洗最有可能率先變道超車。e袋洗如此短時間就超過日均十萬單,那麼多保潔O2O公司都沒有做到,為什麼?e袋洗屬於“家政軸”,是“一對多”,所以他們比保潔阿姨這種“一對一”的更具備效率。隻要是在同一個行業軸,高頻打低頻是必然的。
第三,賽道是什麼?當e袋洗突破日均100萬單後,一定會介入“家政軸”的更多細分領域。
就像滴滴從出租車起家,現在進入到專車、拚車、代駕等各個出行的細分板塊。當洗衣O2O日單百萬,靠保潔阿姨上門的公司才10萬單時,後者隻會被輕鬆碾壓。
第四,其實全世界的行業中滿足“全人群、剛需、高頻”的,就兩個行業——送盒飯和出行,沒第三個。其餘的,比如洗車O2O剛需沒問題,但窄人群、低頻;上門做飯,窄人群、非剛需、低頻;上門開鎖,窄人群、剛需,低頻低到爹媽都不認識了;至於婚禮O2O,如果我說高頻民政局可能有意見。
回到我熟悉的,美甲窄人群、剛需,頻次尚可;美發,全人群,剛需,可惜低頻;美容呢,窄人群、高頻,剛需……聰明的讀者肯定看出來了,這幾個事關美的行業湊在一起,居然滿足了“全人群、剛需、高頻”。注意,沒一個是真高頻或真的全人群,但聚合在一起,攢雞毛湊撣子,居然湊夠了。
這就是我一開始做河狸家的“陰謀”。單獨隻做一個細分品類,絕對死路一條。聚合成一個“大行業軸”,才能存活。
第五條就不用多說了。如果純燒錢能贏的話,BAT應該親自下場才對。
最後說說我的判斷。毫無疑問,任何傳統服務業,都必將在這次O2O浪潮中被改變甚至顛覆,但目前幾百家的O2O企業,95%以上會在慘烈的競爭中消失。至於誰勝誰負,始終逃不脫“終局判斷”這件事,以前唯一可選擇的傳統門店,會變成“到店、到家、到中間”三分天下。
可惜很多企業,用上麵的五把尺子一切,恐怕再沒有繼續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