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閑逛到食堂的時候發現這個時期的學生夥食相對比較好,雖說不像後世學校那麼多菜樣,也不能點菜,但比普通人的夥食已經是好太多。看來哈爾濱的大學生間流傳的‘吃在N大’在這個時期就有所表現。
因為夥食好、飯管飽,竟然有人吃肉包子隻吃餡、不吃皮,把包子皮扔了。這是後世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在這個時期,這樣的行為是相當惡劣的,這引起了一些同學的不滿,把包子皮、剩饅頭撿出來用線穿上掛在食堂門口,旁邊貼張大字報,上麵寫著:浪費糧食可恥!
如今N大的食堂還是挺簡陋的,學生自帶飯盒,凳子不夠就站著吃。鄒瑾上學時常常去N大玩,總覺得那的食堂做的比自己的學校好,不僅菜式多,點菜窗口的小炒做的物美價廉。還有專門的餃子園,就在那裏她第一次知道餃子還可以有玉米餡、黃瓜餡、西紅柿餡、西瓜餡等等,真是很好吃。即使她工作了,單位食堂也沒農大的好,這是讓她頗為抱怨的一件事。
等她開始蹭課,就是汗顏了,講課的教師很多都是老教授,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認真負責,還充滿激情。看著教授們寫的標準的板書,她不由的想起自己的狗爬字,哎,還好她那時不用板書了,都用多媒體。
和老師嚴謹負責對應的是學生們的認真刻苦,她沒看有學生逃課或上課睡覺,和後世的教學氛圍相差明顯。當然這有老師的因素,也有學生的因素。但鄒瑾作為一名學校工作者,她還是比較了解這個職業的。後世的老師很不好當,卻實有責任心不夠的問題,但同時也是想管而不敢管。不過這是教育體製的事,非鄒瑾一人之力可改,這不得不算是鄒瑾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鄒瑾最喜歡上的是植物學,小班上課,講課的老師是個中年人,麵容嚴肅,講課卻頗為生動,他甚至給他的每個學生起個植物名稱,什麼興安爬地快,什麼回回蒜毛茛的,起的名字都讓人啼笑皆非。
因為鄒瑾是中途插班,前麵的章節已經講完,不過那些介紹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根莖葉等的構造對鄒瑾沒什麼用,她感興趣的是植物的分類和基本特征,還有那些植物的基本作用。
今天講的是蕨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相關分布等,經過老師的講述她才發現原來很多常見的野草都屬於蕨類植物。這時沒有多媒體,老師講課時多配合著掛圖,每堂課,老師都要抱厚厚一摞的畫卷。看到這些畫,植物的形狀,性狀,功能等等清楚的印入鄒瑾的腦海,這回鄒瑾相信自己要是進山,絕不會發生見寶而不識的情況了。
她覺得修真後,自己的記憶力要比生前好很多,雖達不到過目不忘,但起碼能記住十之六七。下課了,好學的學生將老師團團圍住請教問題,老師也耐心的一一解答,鄒瑾躲在教室一角,雙手托腮,看著這溫馨的一幕,這個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才配的上桃李滿天下的讚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