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1 / 2)

鄒瑾想到應該種些經濟作物來換錢,然後再看中什麼東西就可以留下錢偷偷的拿走。

應該找個種子店去,可是那裏能有種子店呢?下午沒課了,逛街去吧,沒準就能碰到,還可以好好看看這個時期的哈爾濱。

她沒有坐電車,而是選擇了步行,此時的哈爾濱明顯要比鄒瑾生前看到的小很多,也沒那麼多的高樓大廈,經濟區和居住區還主要集中在道裏道外。她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名字很怪,不過了解哈爾濱的曆史後,就知道這是典型的殖民地特色名字。

20世紀初,中東鐵路在哈爾濱這個城市中間穿過。沙俄等移民與軍隊的生活在是地理條件較好的高地,正好被圈“鐵道”裏麵,名為“道裏”。而中國人居住在鐵道外麵的低窪地帶,就是“道外”。

由此鐵道的裏麵與外麵便劃分出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質量的兩個自然區,因此這兩個城區具有著明顯迥異的建築裝飾風格。

她走的輕鬆,後麵跟梢的張雲霄卻疲憊不堪,鄒瑾能穿牆而過,他不能啊,還好他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翻牆,穿巷子,總算沒跟丟,這個女鬼犯哪門子神經,大白天的亂溜達。

鄒瑾是向北走,並且走的直線,所以很快來到中央大街。這裏的建築具有濃厚的西方色彩,多出自外國建築設計師之手,造建築風貌彙集了西方巴洛克、古典主義、文藝複興、新藝術運動、折衷主義、猶太風格和俄羅斯木結構建築等等。

這裏還有很多教堂,有很明顯的東正教或拜占庭風格,都有高聳的穹頂、洋蔥頭頂或帳篷頂,形成穹頂林立的城市標誌性景觀。

哈爾濱這座北方城市因受氣候和外來文化影響,多以暖色為主,特別是米黃色和白色是這個城市建築的主基調,輔以絳紅、深綠、青灰等多種色調,令人感覺溫和素雅、而又不失絢麗。

現在這些建築多被國有資產占據,新華書店、飯館、麵包店、百貨店鱗次櫛比。街邊叫賣著大列巴(俄式大麵包)和啤酒還有紅腸、風幹腸。還有白俄飯館裏散發出烤肉和紅菜湯的香味,這些異族餐館挺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頑強的生存至今。

行走在這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欣賞著街道兩邊典型的俄羅斯風格的建築,感受著濃濃的曆史沉澱感,仿佛穿越了時光,不知怎麼的,在這個遠離江南的城市,她卻想起了周傑倫的《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裏

在瓶底書刻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