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論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認為學生隻是一個需要教育的客體,隻能被動地接受體育教師的教育培養,這樣就導致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自覺性、積極性的泯滅。失去興趣的學習,不能激發與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不能體驗到滿足需要的樂趣,學生也不會進行有效的學習。快樂體育十分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因作用,即主體作用。快樂體育理論認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從人的發展看,興趣和動機是構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學生從事體育學習的基礎、追求目標、個性心理、學習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師隻有最大限度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積極地鼓勵、引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複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豐富的知識、高超的運動技藝,活潑、生動的形象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目的、態度、動機、積極性、身體狀況、興趣、思維能力、情緒等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傳統的體育理論認為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上級與下級、教與學的關係,教師神情嚴肅,不容置疑,學生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快樂體育強調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存在著雙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係。
4.體育教學活動本身應是快樂的有吸引力的
體育教學藝術的本質就在於促進學生樂於進行體育學習,“為深化旨在追求運動樂趣的體育學習,孩子們自發、自主的學習活動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滿足孩子們的運動欲求就會產生運動的樂趣。這種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確,其滿足後獲得的喜悅也就越大。因此體育課不能是帶有教師強製性的,而必須能使學生自發、自主地享受運動中的樂趣的體育課。”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新穎有趣、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可以不斷地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從而激發起學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5.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運動技能
體育教學不僅要育體,而且還要育心。社會越向前發展,對人的道德情操和適宜社會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具有符合時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養、道德情操等。快樂體育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個性的同時,也要求運動技能在積極參與下的提高,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