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租米錢稅(2 / 2)

李易鳳歎了口氣,道:“你的性子,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變過!好吧,隨你了,隻是一切心,但凡有什麼不適,一定要及早就醫!”

徐佑笑道:“承蒙道兄體諒!”

李易鳳又歎了口氣,道:“既然你不肯走,那詹氏的事也不會袖手旁觀了?”

他是捉鬼靈官,冷麵冷心,在揚州治裏人見人怕,可在徐佑麵前,卻把十年的氣都歎光了!

“正是!救人救到底,總不能半途而廢!”

李易鳳道:“想救人,得知道怎麼救。我畢竟是揚州治的捉鬼靈官,跟詹珽的聯係也一直由我負責,你就沒有什麼疑惑想問的嗎?”

徐佑今次出門來見李易鳳,一是敘舊,二來,也想籍此打探下杜靜之的虛實。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他雖有辦法讓詹氏從鹿脯的死局裏脫離出來,但最終的結果,還要看杜靜之的決心有多大。

“道兄若是泄漏晾門的機密,會不會惹得杜祭酒不快?”

“那是我的事,你不用擔心!”

李易鳳的師尊是大祭酒李長風,位在杜靜之之上,所以他未必有多害怕這位頂頭上司。徐佑知他謹慎,不會被杜靜之抓到把柄,問道:“杜靜之究竟為了什麼要得到詹文君?”

“這個原因隻有祭酒自己知曉,但據我猜測,應該跟他正在修煉的一種道法有關。”

道法?

徐佑似乎捕捉到了什麼,不管是以前那個時空的師道,還是這個世界裏的師道,得以立足江東,成為第一大教的根基,就是各種稀奇古怪,或者神乎其神的道法。上至帝王貴戚,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想從師道的道法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生,延壽,祛病,祈福,等等等等。杜靜之如果真的是因為修煉道法的緣故,需要詹文君,聽起來匪夷所思,其實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

因為師道的道法裏,有一種十分有名,也十分的厲害,叫合氣術!

徐佑又道:“那杜靜之對付詹氏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詹文君嘍?”

“不!”李易鳳出乎預料的搖頭,道:“不管是詹文君也好,還是郭勉也好,其實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錢!”

“啊?”

徐佑張大了嘴巴,道:“錢?”

他怎麼也沒想過,錢財竟然是杜靜之這次大動幹戈的主要目的。要師道中人行事諸多齷齪,以符水符籙治病消災的名義,不知騙取晾民多少財富,可也不至於這樣不顧顏麵,公然強取豪奪。

“杜靜之是揚州治的祭酒,身處下最繁華的地方,難道還會缺錢嗎?”

“缺錢的不是揚州治,而是鶴鳴山!師傳下了法諭,要各治依據各自情況上交數額不等的租米錢稅,都比往年要高出三倍。揚州治是二十四治上三治之一,更是勘定了五萬萬錢的租米錢稅。”

所謂租米錢稅,是指師道早先入教時需繳納五鬥米,後來考慮到經濟發展通貨膨脹以及糧食短缺等各種因素,可以用等額的布穀絲絹等作為代替品,也稱為租米錢稅。

五萬萬錢……

東漢以後,政府幾乎很少發行貨幣,曹魏時甚至罷五銖錢,使百姓以穀帛為市交易。到了兩晉,也始終不發新幣,僅以古錢流通,再到南北朝,雖然開始有了長進,發行了四十多種幣種,但發行量並不大,維持流通的還是前朝留下聊古錢。

漢朝武帝後百餘年間共發行了二百八十億錢,平均每年二十五萬貫,就按照這個比例往下延續,至曹魏時流通的古錢也不過千億而已。

也就是,在楚魏南北兩國間流通的古錢僅有千億之數,孫冠雖然貴為師道的當代師,但到底也僅僅是一個民間教派的領袖,開口就讓區區一個揚州治繳稅五億錢,這是何等的胃口,何等的牛逼?

當然了,五億錢不可能全部為貨幣,一大部分還是穀帛等一般等價物。

徐佑瞠目結舌,道:“詹氏哪有這麼多錢?”

李易鳳低聲道:“一個詹氏自然沒有這麼多,可你別忘了,神鹿的鹿脯,是有七塊的!”

尼瑪!

徐佑不知道此時除了這兩個字,還有什麼能表達他心中對杜靜之的滔滔江水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