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上次和王誌去過,還記得路,就由我來開車。
在手機上看到地圖,有一家大型的鞋店。我們順著導航直接過去,這家鞋店倒是麵積比村裏麵的大,東西也多,隻是裝修更像是90年代的那種商店。
商品多的我們一個個去找有些費勁,所以我們直接亮出警官證,把鞋印的照片遞給了老板,老板皺著眉頭看著照片半晌,有些茫然的搖了搖頭:“你這就隻有一頭一尾,根本看不出來什麼。這種鞋底倒是眼熟,你們讓我想想。”
我們點了點頭,趁著老板想的時間,我們也不想浪費時間,就一個個分頭對著照片找,找了差不多一半的時候,老板突然匆匆忙忙的跑過來找到我們說道:“我想起來了!這個鞋子是玻璃廠定製的一種!剛剛有個玻璃廠的人又來定新一批的鞋子,我一下就想起來了。”
玻璃廠!我心裏一驚,我記得前幾天也是問道玻璃廠曾經訂購了大量的砒霜,如果是玻璃廠的員工,很輕易就能接觸到砒霜了。
我立刻放下手裏的鞋子,跟著老板去看鞋子的定製圖,因為玻璃廠的鞋子是定製的,數量自然也是定製的。平常不會賣給外麵的人,所以店裏麵隻有設計圖,然後由老板幫忙聯係鞋廠去製作。
老板在櫃台裏麵翻了半天,翻出來一張圖紙,解釋說道:“你們那個照片裏麵鞋的部分實在太小了,還是鞋底子,我一下真沒想起來,幸虧剛剛有個玻璃廠的人來,不然你們找完我這兒全部的鞋也找不到。”
老黃點點頭,笑眯眯的誇著老板。
我和老郭拿著圖紙在後麵對比,鞋子底子是橡膠的,比一般布鞋厚一些,鞋底是波浪形狀的,後麵還有一個寬寬的鞋跟,鞋跟的角度是一樣的。
不過實在能夠對比的部分太少了,就算對比了這一些,也不太敢確定到底是不是。
老板大概是看出來我們的不確定,開口說道裏麵:“你們可放心吧,這個八九不離十,我們這兒除了這玻璃廠定製的鞋,也就沒波浪形的鞋底兒了。我剛剛隻是一下沒想起來。”
我們點了點頭,拍了一張玻璃廠定製鞋的圖片,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又走訪了縣裏麵所有賣鞋的店。結果是都沒有符合這個鞋印的鞋子,看來還是玻璃廠的鞋可能性比較大。
調查完鞋印,我們開車回村裏。開車往村裏走的路上,我們給王誌打電話,問村裏麵誰在玻璃廠工作。
在玻璃廠工作的有兩個人,一個正是民宿隔壁的,叫楊衝,另一個是楊堂!根據王誌說的,他們在玻璃廠工作一周,周末的時候就會回來村子裏。但是這兩天楊衝一直在家,沒有去玻璃廠。
楊堂倒是在玻璃廠待著,目前不在村子裏。
我們的懷疑重點一下就到了民宿隔壁的那家,想起來上午開門看了我們一眼的那個男人,應該就是楊衝了吧。
回到村裏,我們就直奔了楊衝家裏。這次因為有了相當具有懷疑性的證據,我們敲門都感覺心裏硬氣了很多。
我們邊敲門邊讓王誌吼兩嗓子,防止裏麵的人不開門。
很快就有人走過來開門,打開門一看見我們又要關門,我上前了一步眼疾手快的把門卡住。
開門的男人緊緊的皺起眉,一臉生氣的問我們是要做什麼。
“楊衝啊,我們在這位警官的窗戶口發現了玻璃廠鞋的鞋印子,你不解釋一下?”王誌也把手放在門上卡著門,防止他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