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高考,劉大誌使山村裏所有的人都驚訝了。村中老幼無不瞪大了眼珠子,心情激動地大喊:“劉大誌考上大學了”。這個消息使整個山村沸騰了!
文玉村坐落於中國西南的一個偏僻的角落。交通落後,人口稀少,經濟更是不發達。村中百十來戶五百多口人散居於大山的各個角落。山腳下的水田一年四季長著的水稻是他們的重要經濟和食物來源。山林裏鬱鬱蔥蔥,時不時有些野生動物跑出來探探腦袋,很少有人深入其中探索,也很少有野豬一類大型動物出來禍害稻田。人與野生動物,雖無邊界,卻也和睦相處了數百年。
山村中唯一出山的路在山村的東邊。沿著小溪順流而下有十多裏地,就到了田園鎮上。田園鎮是附近的大鎮,之所以說大,是因為鎮上有方圓百裏最著名的高中—田園一中。劉大誌便是這個高中的,也是文玉村唯一一個在田園一中從初中讀到高中的。
這要得益於劉大誌的父母,一對發誓要改變家庭一貫貧苦狀況的夫妻。她們寄希望於孩子的教育,希望劉大誌能夠走出山村,走出貧苦。
因為上學,劉家拿出了家中所有的錢,家裏生活捉襟見肘,時常成為其他人嘲諷的對象。比如村裏劉大牙就經常咧著嘴笑著說:“大誌的誌向可真大啊,準備把家裏讀成茅草屋了吧....哈哈。”
每遇到這種情況,劉大誌總是默默走開。他從心裏發誓,一定要讓這群瞧不起自己的人好好看看,自己是如何成功的!所以,劉大誌在學校裏比別人更吃苦,付出的更多。別人早上六點起床,他五點起。別人晚上九點半睡,他十點半。他的艱苦努力終於有了收貨,考上大學是他最大的幸福。
文玉村雖然小而且偏僻,但村子卻有幾千年的曆史。村子東頭進村路口有一塊不知年代的石碑,上隱約可見幾個磨損的古字—欽賜文玉村。據說是明朝一位藩王,為了一個出身此村的老師特意書寫的。可見,文玉村在曆史中亦有一時燦爛。
然歲月流轉,時光磨滅了大多數的輝煌。留下的隻是一塊淡淡的石碑,靜立村頭,不言不語。而今,隨著劉大誌考上著名大學的消息傳來,寂靜多時的小山村又熱鬧了起來。有村中宿老就相互頻頻點頭接耳,說著村裏的舊事。並得出一個結論:咱們文玉村是有文舉星照著的,是有曆史的,是又要熱鬧起來的....。
最激動的莫過於劉大誌和他的父母。殷殷期盼終於成了現實,一種成功的喜悅湧上心頭。但是同時,還有一種深深的憂愁,上學的學費是不夠的。
“別擔心,爸媽,我可以勤工助學。你看,通知書上說了,有貧困生助學金和助學貸款,還有入學快速通道。學費也可以先欠著學校,平時我可以打工掙錢,吃飯不成問題的。”劉大誌雖然心裏也是很忐忑,但依然安慰著學問不高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