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二章 烽火台的夜(1 / 3)

也隻有走進古代, 才知道長城的真正含義。現代人隻是知道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橫貫我國北方,規模宏大,東西相距長達一萬餘裏,因此,被稱之為萬裏長城。大多這樣形容:

它好像一條長龍,翻閱巍巍的群山,穿過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蒼茫的大海。由於萬裏長城氣勢的雄偉,工程的艱巨,曆史的悠久,不僅在我國古代建築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屬罕見,因此已被列為世界的八大奇跡了。

其實,古代統治者起初先建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連續不斷的防禦城堡,然後用城牆把它們聯係起來,便成了長城。長城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長城內外是林立的古堡和數不清的烽火台。古城堡、烽火台越多,越說明地位重要,戰事頻繁。

就像懷朔, 共有烽火台15座,與烽火台朝夕相伴的還有長城八十多裏,堡塞24個,這是一條生命線。

現在沒有人說賀六渾幸運了,誰都知道烽火台的崗位有多危險。如果柔然大軍入境,這裏是首要的衝擊。軍法上是說,報警之後,可以逃命。可是在大軍傾壓之下,守台之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賀六渾一遍一遍看著麵前這個自己要駐紮的地方,這是一座小城堡,位於50米高的丘陵之上。 古堡城平麵大致呈梯形,磚石土混雜築牆體,南牆長50米,北牆長52米,東牆、西牆均長22米,高度就是3米左右。隻有在南麵烽火台下一個南門,這是烽火台的特點。北麵是敵人,不需要開門。裏麵就是住房加蓄水池,簡簡單單。

這個古堡就是我說了算了,雖然地方小一點。好歹也是老大了,賀六渾這樣寬慰自己。

這座丘陵綿延數裏,有個名字叫梅令山。山上楓樹、樺樹、榛樹都有,鬱鬱蔥蔥。地勢不高,但是方圓數十裏,就屬這裏高,所以站在城堡上,一覽無餘。

沿著山勢,一段段褐色長城若隱若現,牆體多以黑色、褐色厚石片交錯疊壓壘砌。當年築長城的工役和駐兵把附近的山石一塊塊切割下來,磨平後幹砌成牆。每塊石片重的約30公斤,輕的約5公斤。每隔約1.5公裏有一座烽火台,看見許多黑色的石塊上有箭簇穿透後留下的四方小孔,是戰場的遺跡。

賀六渾帶來的這個隊,一共80多人。除了幾個兄弟是什長外,還有一些原本的什長,估計有其他領導的心腹。賀六渾管轄的範圍就是兩座烽火台和這個古堡,相距都不是很遠。

帶著一幫人浩浩蕩蕩走完一圈,宣示了自己的主權之後。賀六渾下達了自己就職以來的兩個命令:

一個是讓所有人出動,把靠近北城牆,烽火台五十米以內的樹木全部清除。不管是大樹還是小樹,一律砍光。反正每日柴火要備用很多。烽火台要,自己燒火更要。之所以砍樹,賀六渾明白,懂一點常識的都明白,就是不能在視野範圍有被攻擊的可能性。

第二個命令就是安排其他兩個什長帶上自己的人分別去兩個烽火台駐守。四兄弟的人還是在古堡。古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次來古堡就是一次極大的冒險。自己的性命還是交在自己人手裏才安心。

入夜,布置完崗哨之後,賀六渾帶著四個兄弟坐在北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北風拂過,寒意頓生。月亮剛剛出來,掛在偏西,上弦月總是顯得比較清冷。

幾兄弟都沒有開口,知道賀六渾心情不好。

“各位兄弟,跟著我受罪了。”賀六渾微微笑開頭,看起來心情其實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