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笑笑,就是不說。
這時一個下人進來,低低的聲音在馮道耳邊說了一些話。
“高將軍,你怎麼送如此厚的大禮啊。”馮道非常驚訝,高乾送過來的東西價值太大,幾乎就是馮道現在的半個家當,而且還送了四車糧食。這在現在這個時刻,比黃金還值錢。看來這個高乾是真心的想問點東西了,自己還真的是為難了。
“老大人,這些都是我的心意,不成敬意。”高乾還是低調。
“咳咳咳,真的是有心了。既然這樣我就說下我以前的故事吧。”馮道明白,自己該說點真話了。
“ 後梁明宗死後,湣帝即位,我仍為宰相。這時潞王慕容珂反於鳳翔,湣帝遂出奔衛州。我看見湣帝大勢已去,便“視其君如路人”,親率百官迎主子潞王慕容珂入,接著便擁立慕容珂為後唐末帝,馮道則繼續擔任宰相一職,百官在他的帶領下也迅速各歸其位。 這隻是我做的一場變化而已,不知道高將軍聽明白了嗎?”
高乾聽得還是雲裏霧裏,這是你的投靠嗎?
“恕在下愚昧,還請老大人明示。”
“高將軍,該做的事情盡力做好,人不一定都要做當麵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先保全自己,要做的就是永遠跟成功的當權者合作。”馮道說完了,再也不肯多說。
高乾似乎明白了。馮道的政治智慧表現在能夠及時辯明政治風向,調整政治立場和服務對象。每當政權鼎革之際,馮道從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場,隻有到新政權全麵控製局麵時,他才會站到台前來幫助新皇帝“穩定”局勢,理順方方麵麵的頭緒,使新政權盡快進入角色。他永遠跟成功的當權者合作,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從來不以“忠君”為圭臬。後來每次的政治風雲中,馮道都能及時調轉船頭,短時間內把在前一朝累積的官聲名望轉換為取信後一朝的政治資本。
如果是這樣的人,那隻要誰贏,就跟誰啊。上述做法當然是明哲保身,也不排斥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
“高將軍,你的性格比較直,要學會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從不“逆取”,要善於“順守”,尤其善於以幽默方式,在談笑之中化解矛盾,並順勢委婉諷諫。記住,真正為百姓做事的人是不計較名利的。特別是在這個亂世。愚忠和迂執都是不可取,看人下菜才是亂世正道。”這些話是馮道免費送的。
高乾受教的 同一天的夜裏,洛陽顯陽殿。
孝莊又在大發雷霆,這次不是一個人,而是侍中李彧、城陽王元徽,太尉元匡都站在一邊。小仇人中書令爾朱菩提居然也在,當然爾朱世隆也守在一邊。還有兩個人也站在一邊,一個人趴在地上。看起來整個就是一個小朝會。站在一邊的是金紫光祿大夫楊侃,吏部郎中高道穆。這兩個是清流,屬於孝莊帝在做長樂王時期就親近的學院派。
奇怪的就是,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壓抑的。
”昭武將軍侯景,你且細細道來,不要一點遺漏。”
侯景終於又出現了,這次是真的跪伏。上次勤王成功之後,被爾朱榮重用,調職對南朝前線。一年多時間,提拔為昭武將軍,也是五品武官了。
可是現在,完完全全沒有風光無限好的樣子,而且淒淒慘慘戚戚,盔甲服飾都是破舊的。
南北朝的疆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南朝是繼承東晉的政權,而東晉後期劉裕北伐滅掉北方的秦燕諸國後使南方的勢力範圍向北擴大到今山東的黃河沿線。而北方在劉裕北伐不久,鮮卑的代又逐漸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宋對峙。到了宋文帝時,文帝對北魏表態可以放棄河北但決意收複此時的北魏控製的河南部分地區。於是爆發了南北大戰,圍繞疆界問題,一直到南齊代南宋時期雙方一直兵戎相見。但總體上,南北的界限一直在南移,到了此時大體固定在秦嶺江淮地區。
侯景其實是自己主動離開賀六渾團隊的,這一點除了爾朱榮,其他人都不知道!侯景當時的觀點,就是自己已經羽翼豐滿。一直在賀六渾的護衛之下,自己不可能有所更大的發展。現在有了一條更粗的大腿,當然就跟著這邊好了。
特別是當時自己想了很久。覺得去南邊立功的機會會更大,因為南朝內亂頻繁,而且各級官僚貪汙腐化,現在基本上處於守勢。果然不錯,半年時間自己就打贏了幾站,然後也提拔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北海王元灝投靠了南朝之後,形勢大為變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爾朱榮殺了那麼多王公大族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叛變投敵了。結果這個時候的南朝皇帝蕭寶卷雖然昏庸無恥,暴虐無道。繼位之後,殺了很多的大臣。但是在看到北海王來投靠之後,居然突發奇想。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就是要護送北海王回來奪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