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文言文層級教學探索(1 / 2)

高中文言文層級教學探索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戴磊

摘 要: 文言文仍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雖教師都強調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但教學已出現失衡現象,作者希望通過對層級教學的探索,理清文言文教學的思路,實施文言文台階式教學。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 先言後文 逐層深入 層級教學

文言文對於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仍然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它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之一,而且考查的難度在加大。然而一些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麼重視文言基礎知識,要麼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現文言文教學的失衡現象,導致學生文言文學習指向性失誤,學習思路混亂。教師在指導文言文學習時應采用層級教學,先言後文,文言兼顧,從文字到文學、文化逐級學習,使學生明晰思路,既積累文言知識,又了解文中所蘊含的文學、文化知識,豐富古典文化內涵。

一、以誦讀為根本,培養學生的文言意識

文言文是一種久遠的語言形式,有固定的語言架構,與學生意識中的現代語言架構有很大差別。現代語言的架構不能理解文言文,必須用文言的架構理解文言文,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文言意識,培養對文言詞語、句式、句氣等知識的意識反應。培養意識的捷徑就是誦讀涵泳。誦讀不僅是為背誦文言章句,更重要的是讀出文言句讀、文言詞語意義、句式構成方式等,了解古人為文表達的習慣,讓這種習慣成為自己語言意識的一部分,深入心中,融入骨髓,在見到文言文時從古人的角度、習慣無意識地理解,這樣學習文言文就容易得多。

誦讀的方法各式各樣。可以從名句開始,一句句、一段段去讀,也可以選擇經典段落讀;可以粗讀瀏覽,也可以細讀精研;可以激情自讀,也可以齊讀體會;可以大聲朗誦,也可以默讀感悟。總之,要讓誦讀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文言魅力,在誦讀中樹立文言意識。

例如《赤壁賦》的學習,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賦文的韻味,增強對文言修辭、句式、文言現象及文言所繪畫的場景、情感的意識體會,如讀到“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該有對仗句的意識;讀到“舉酒屬客”該有“屬”讀“zhǔ”的意識;讀到“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是介賓後置句的意識;讀到“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就能想象曹操在赤壁大戰前橫馬對江賦詩、躊躇滿誌的英姿與豪情。讀全篇就能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蘇軾被貶後在文中所融入的悲傷、哀怨、曠達、超脫的情感及對於人生“變”與“不變”的思考。隻有誦讀才能領略蘇軾為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的特點。

二、先言後文,文言兼顧

對於文言文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這兩點分別對文言的“言”和“文”提出要求和學習方向,也指出文言學習的步驟——先言後文,指出“言”是基礎、台階,文是升華、樓閣,二者要兼顧,實現文言文學習的價值。“言”是文章的語言材料,包括詞、句、句式、句氣等基礎知識,是文章構成的形式及意義。“文”是指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文化內涵等,是文章所承載的思想情感、藝術技巧及傳統文化等。先打基礎奠地基,後蓋樓閣,要有順序,不能顛倒,兩者都做,不完全傾向某一個方麵,建成的高樓才既牢固又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