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開永蓮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實踐告訴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現我結合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激“趣”——使學生愛讀書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由於他們年齡小,缺乏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動機模糊,閱讀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師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
1.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在閱讀中學習什麼。閱讀目的定得合理、明確,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麵,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實踐證明,閱讀的要求越具體,學生對閱讀的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確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夠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個人的目的。
2.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調動情感激發興趣。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閱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閱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要善於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斯卡特金說過: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可見,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
(2)開展比賽激發興趣。學生進行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可在閱讀實踐中開展多種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組織“閱讀大王知識競賽”、“讀書心得征文”、“故事大王演講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與熱情,其閱讀的興趣日趨濃厚。
二、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為了防止隻追求故事情節,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掌握“三讀”法。
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如:對於書本上的必讀課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讀法,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對於童話、故事、小說類的文章就采用略讀法,快速閱讀文章(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對於一些報刊、雜誌就采用瀏覽法,有些甚至隻讀標題就行了。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使用,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量會大大提高,隻有廣泛閱讀,才能做到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