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激趣”(1 / 2)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激趣”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善進

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過分強調形式化的邏輯推導和形式化的結果,教師對數學發現過程的展示和數學直觀性背景注意較少,常常為了趕進度、抓成績而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困難,學生的思維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沒有創造性,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事實上,學生並不喜歡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他們更喜歡通過圖表、模型、活動、實驗等其他手段進行數學學習。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激趣 實驗 活動

初中數學學習應該是動態的、開放的、表現多維度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夠單純地模仿與記憶,應該突出學生主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

一、在實驗與活動中發現

數學實驗與活動是指創設問題情境,恰當運用數學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參與實踐,合作交流,從而發現問題,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過程。

例如在《認識直棱柱》的教學中,總結出多麵體、棱、頂點概念後,安排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何體,組織學生實驗活動:讓學生從中閉眼摸出某些幾何體,一邊摸一邊用語言描述其特征。通過再討論,把自己的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再利用長方體、立方體類似的物體或模型,讓學生發現(總結)棱柱分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據底麵多邊形的邊數而分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①有上、下兩個底麵,底麵是平麵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②側麵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直四棱柱。

這樣,在概念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方法的思考過程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進行必要和有效的操作,並通過學生小組協作學習,觀察問題、驗證結論、體驗本質、歸納和發現新結論。就比單純依靠老師傳授來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二、在實驗與活動中運用

數學活動實驗課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開展數學活動課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整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即學生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就是在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以致用。

例如在《直棱柱表麵展開圖》的教學中進行實驗探究:將立方體紙盒沿某條棱剪開,並使六個麵連在一起,然後鋪平。你能畫出鋪平後的圖形嗎?(看誰畫得最多)學生交流後再請學習小組代表總結本組的情況,教師對各種情況進行總結,對不能得出的情況作演示,並總結出11種展開圖情況。並引導學生根據圖形特性進行分類,得出口訣:“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層可任行;“三個二”成階梯,“二個三”,“日”狀連;異層必有“日字現”,整體沒有“田”,有“田”就完蛋。有了這些學生自己就能通過實驗得到結論,輕易地解決書本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