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精讀課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黃笑雪
摘 要: 合作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生生、師生多維互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彼此協助完成教學任務。該模式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減輕學生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英語的焦慮感,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本文通過分析實際教學中的實例探討了如何在英語專業精讀課中有效應用合作學習等問題。
關鍵詞: 英語專業精讀課 合作學習 有效應用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與意義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約翰遜兄弟(D.W.Johnson&R.T.Johnson),他們定義合作學習為: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開展學習和交流以實現共同的進步和發展[1]。該教學理論與策略早於18世紀在英國廣泛使用,並於19世紀在美國得到較大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國引入合作學習理論,90年代越來越多的外語老師將合作學習理論應用於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至今,合作學習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合作學習的意義。
語言教學最終以交際為目的,因此,語言教學中學生是重心,課程的設置應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2]。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處於主導位置,各組員目標一致,取長補短,彙集眾人智慧,齊心協力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創造友好平和的課堂氛圍,有效緩解學生在個人學習中的焦慮和壓力感。一方麵,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生生相互交流能激發更多靈感,另一方麵,學生互相尊重和支持,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為畢業後適應社會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作學習模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就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外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英語人才”[3]。英語專業學生除了要打下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外,還要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人文、科學素養。精讀課是其必修基礎課與核心課程。該課程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交際能力。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把學習重心從老師講授為主轉向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獲取、運用知識,主動參與和探究,勇於表現,大膽實踐。
二、合作學習在英語專業精讀課中的應用模式及實例
合作學習可運用於英語專業精讀課堂的各種教學活動中,較常用的模式有合作式口語活動與合作式寫作活動。筆者以某理工學院2013級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課堂應用為實例,加以分析。該年級精讀課程選用了何兆熊教授主編的《新世紀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係列教材(修訂版)綜合教程》係列。
(一)合作式口語活動及實例。
合作式口語活動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項口語訓練任務。該任務的內容包括與所學課文主題相關的話題或社會熱點話題,小組亦可自定話題。課堂彙報的形式不限,鼓勵多樣性。集體彙報、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訪談節目等均可采用,視主題而定。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必須強調各小組在準備任務與課堂彙報兩個環節中確保每個成員都參與[4]。對任務完成的評價,必須包括每個組員在準備工作中的參與態度、彙報中各組員表現及整體效果三個最基本方麵。
上述學生在第三個學期所學《綜合教程3》的第32頁有與Unit 2“The Company Man”課文主題密切相關的兩項口語活動:“Having a dialogue”與“Having a discussion”。教師在該單元教學的第一周就布置了這項活動。除了課本指令外,教師還在堂上列出一些實用的詞彙與表達法,明確完成任務的注意事項與評分標準。為保障學習進度,規定每組課堂彙報的時間為10至15分鍾。學生有四天的準備時間。一共有六個小組報名在課堂上彙報表演。教師把六個小組的表演分列在3次課,每次課兩個小組,避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疲勞。彙報的時間安排在每次課的下半課時(上半課時學習課文與完成課後練習),以求課堂活動多樣化。彙報開始前,教師通過組長了解各組員在準備工作中的投入度。教師要求觀眾邊看邊做點評筆記。彙報結束後,有五分鍾的答疑環節,表演的小組解答觀眾的疑問。教師請兩位觀眾就各成員表現與整體效果點評與打分。最後由教師點評。課後教師與小組組長為各成員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