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方法探究(1 / 2)

高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方法探究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麻春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門功課,關鍵在於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麵能力的過程中,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學習美術,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認識美,進而創造美。但由於中學生有升學壓力,他們常常把重心放在考試科目上而忽略美術課;家長評價一個學生往往隻看考試成績,更讓學生覺得隻要學好考試科目就好了,而忽略興趣愛好。怎樣提高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成了一個難題。通過幾年的美術教學親身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麵。

一、繪畫學習是走入美術鑒賞世界的敲門磚

“繪畫美學思想”是高中美術鑒賞的突破口。繪畫實踐能幫助學生認識造型活動的基本規律和過程,提高表現生活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繪畫實踐,能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表現形式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高中階段的繪畫有別於專業學習,強調的是主觀思想和情感表達,是隨意的、自我表現的。因此我以漫畫創作為課題,選擇幾米的漫畫作品為範例啟發學生思維。幾米的創作思維非常超脫、大膽、浪漫,很富時代感,構圖和色彩非常生動,選擇其作品讓學生賞析,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啟發他們的藝術創作思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由學生主持課堂。我先召集了幾位美術成績優秀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輔導並幫助他們備好這一課。整節課的程序是這樣的:第一位學生講解漫畫的概念,比較各種不同類型的漫畫。第二位學生介紹幾米的漫畫和他的人生背景,引出漫畫與心理的聯係。第三位學生組織同學欣賞並討論幾米的作品。第四位學生組織一次心理測試,讓大家親身體會畫和人的心理的密切關係,並要求同學們創作一幅以自己的形象為題材的漫畫,像幾米那樣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夢幻、歡樂、惆悵、疑惑、憤慨、某種潛意識表達出來,並讓同學們互相評價。這項實踐活動給了學生一次暢所欲言、盡情發揮的機會,使學生在興奮之餘體驗到美術創作幽雅的忘我境界。最後,我把學生的作業編成一本《高中同學日記》,並存放到他們課室的計算機裏,讓他們常常打開觀看,感受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今後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後來好些學生還滿懷興致地把任課教師也畫到《高中同學日記》裏,充分體現了“以情帶技”。

二、運用“發現法”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這種需要在兒童內心世界更為強烈。”過去一味以“講授—接受”方式為主的填鴨式早已露出弊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自己發現知識,凡是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自己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自己思考、探索”。提倡教學的實踐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問題,動手操作實踐,在實踐中求發現、求創造,又如“做中學、玩中學,情景交融的原則”,提倡解放學生的腦手,在做中學,在遊戲中學,在教學的趣味化、情景式中體驗。體現出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是以“探索和嚐試”為核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真正在“做做、學學、玩玩”中體驗“學”的樂趣,體驗“玩”的藝術。正如我在校內執教公開課《變幻無窮的線條》這一節造型表現課時,首先讓學生在玩各種軟硬、粗細各異繩子、吸管、小木棒等線材中充分體驗,並發現這些線材有什麼特點,如何拚擺不同的造型等問題。例如:“我的吸管應該怎樣排列最好呢?”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與夥伴的比較,發現自己的線材特點,並得出結論:“線材粗細、曲直的變化,圖形表現更有節奏,更富有藝術表現力。”同時,引導學生把硬的線材與軟的線材有機結合,使之變成更富有創意的造型。一係列製作過程讓學生自己嚐試,在嚐試中找出缺點,再修改,從而達到更好更完美的效果。教師由講解者變為引導者,學生則由聽講者變為主動操作者。並嚐試教師做學生,讓學生做小先生教、講。再如《蜻蜓飛飛》一課“我以謎語導入新課,在重點描述翅膀特征的環節上,采用課前尋找蜻蜓,並在課堂上‘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如詩中生動形象地說明動手動腦與創造的內在關係:“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要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