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和誼:中國汽車產業冬天裏的春天(1 / 2)

縱覽世界汽車發展史: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經濟危機,使得日本汽車能夠迅速登陸美國;九十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將韓國汽車推向世界。似乎每次全球危機,都是全球產業的大轉移、大調整。麵對始於2008年的一場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汽車製造業走向世界的機會是否已經到來?

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取得的成就可以用“輝煌”兩個字來形容,那麼,今年是否能延續去年的大好形勢,是否會繼續保持增長,成為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和誼認為,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保持增長的態勢,不會下滑,至少不會比去年差。

2009年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麵臨著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中國汽車市場卻在一路升溫。銷量從2008年的938萬輛,增長到1350萬輛,增速接近50%。北京市場銷量也從2008年的70多萬輛一下躍升到125萬輛,增速也達到了60%以上。可以說2009年對於我們國家的汽車產業來說是跨越的一年,把中國汽車產業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當前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疑問:2009年汽車市場的飛速增長更多的是得益於國家利好政策的刺激。這是否會造成對未來市場的提前預知,今年是否可以保持繼續增長的發展勢頭?徐和誼對此表示出了極樂觀的肯定,並為其結論找到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誰在為汽車產業保駕護航

早在2008年年底,當時的業界對於2009年的市場表現出了一度迷茫。那個時候徐和誼就對北京汽車市場做出了比較樂觀的判斷,其理由是基於“四個沒有變”:一是中國經濟持續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態勢不會變;二是中國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汽車快速進入家庭行業的規律不會變;三是中國汽車消費的支撐力不會變;四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基本麵不會變。“2009年汽車市場的表現可以說已經證明了這種判斷是正確的,當然國家的政策起了主導作用。”徐和誼說。

就今年汽車發展狀況來看,這“四個沒有變”依然是實用的。首先國家認為今年GDP增長仍然是8%,其次是刺激和培育汽車市場的消費政策依然存在。國家整體的經濟形勢繼續向好發展,那麼老百姓的消費預期不會降低;再次就是中國汽車的消費文化才初見端倪,會有效地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向前發展。因此,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不會下滑。今年的汽車銷售總量能夠達到1700萬輛。

自主品牌的技術含量是產業之重

對汽車產業而言,發展方向是決定持續發展的前提。作為北汽集團在這個問題上也一直在積極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發展思路。“自主品牌商業領域,我們采取與國外合作的方式,先後與奔馳等開展了技術合作,並同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技術研發。”徐和誼表示,北汽成為國內最大的商用車供應商,高附加值的產品有利地推動了北汽集團商務車品牌的發展,北汽福田自主品牌為走向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