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縣愚民信為實然,惟恐李闖王不來,望風投降。羅汝才自稱曹操王的,也領兵來會,合兵圍了汴梁。李自成日日索戰,城中隻是固守。原來督守汴梁的是神箭陳永福與遊擊將軍左明國。圍到第七日,李自成帶了眾將正在承明門下揚威耀武,陳永福在城上看得真切,颼的一箭,正中李自成右眼,大痛無聲,跑馬回營,大敗一陣。各營堅守數日不出。李自成竟瞎了一眼。督師丁啟睿帶了虎將左良玉、虎大威等,集兵往朱仙鎮,遇了李自成手下劉宗敏、李過,大殺一陣,賊兵大敗。李自成隻得拔營往山東去了,不在話下。
那張獻忠正在湖廣,連破十州縣,所向無敵。丁啟睿且守河南。楊嗣昌上本,要撥大將左良玉幫他救楚。李自成、羅汝才分兵南下,敗官軍於棗陽,聲勢複盛。再回河南,遇秦巡撫兵在襄城。羅汝才匹馬當先,殺得官軍大敗南走,擄得甲兵火炮,乘勢破歸德,占其城。朝廷聞報,把丁啟睿革職候勘。李自成提兵再圍汴梁,官軍又大敗於水坡。壬午五月,決黃河之水灌汴梁城。周王在城裏正大出帑金募壯士守城,不料黃河水驟至,一城的人盡為魚鱉。李自成等也立腳不牢,依舊往南,將與獻忠合軍。周王乘船逃避,十人也隻好存三四人罷了。百姓十人隻好存一人,真天地間一大奇厄。有詩為證:
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決不收如奔雷。
憑他善良不淹死,葬身魚腹真堪哀。
且說湖廣各府,已被張獻忠殘破數十處。十月,又破了襄陽。楚、襄二王無不被害,王府眷屬殺的殺,擄的擄,真正可憐。楊嗣昌尚擁兵在省城,初聞崇禎皇帝準他薦敘左良玉戰功的疏,加良玉太子太保,賜蟒玉,掛平寇將軍印。恰好良玉兵馬也將到省城了,忽聞報襄陽已破,楚、襄二王俱被殺,這驚可也不小,自說自呼道:“罷了!罷了!我以閣老督師,何等重任。亡師縻餉,積有歲月。今兵潰襄城,二王死難,我進不能,退不可,少不得是個死。”歎息了一會,遂拔刀自刎。報入京師,崇禎大怒,道:“左良玉不早救襄陽,以致失陷。
降爵三級,奪戴罪立功。”在良玉之部下,無不嗟怨道:“既非敗陣,又聞命即行,未嚐逗留,何故降奪,毀了我等血戰的心腸。這都是台省的本激怒了天子。我們何苦出死力替朝廷上陣。”左良玉再三勉以忠義,到底人心懈弛了,因此張獻忠兵馬越越抖擻精神,長驅席卷,漢、黃、荊、嶽幾府,相繼失陷。桂藩預先出走,惠藩聞風奔逃。湖廣巡按劉熙祚,武進人,字仲緝,號劬思,鄉科出身,以循卓升任此職。聞得二王出奔,親督水兵庇護,二王急走,賊兵追之甚急。劉熙祚遣中軍官護二王星夜前行,自己入永州城為死守計。誰料先有奸細埋伏城裏,裏應外合,開門納賊,把個忠義的劉巡按,被他拿住了,閉在永陽驛裏。再三諭降,隻是不屈,題二詩在壁上道:
倥傯軍旅已逾年,家室迢遙久別顏。
嶺北骷髏驚作壘,湘南宮殿成煙。
鵑血不沾無骨,烏啼偏集有狐田。
死生遲速皆前定,堅此丹心映楚天。
故園隔別又經年,今顏非複昔時顏。
山川草木俱含淚,貔虎旌旗盡作煙。
老婦漫勞尋蝶夢,兒孫切莫種書田。
萇弘化碧非奇事,留取孤忠回九天。
過了幾日,賊眾把劉熙祚押去。那時張獻忠偶在一個小縣,叫做寧鄉縣,又閉他在一冷室。劉熙祚料不免死,又作辭世一絕句,道:人逾五十不為夭,一世功名今日了。精忠血憤九霄雲,萬古乾坤終不老。
後有書數行在壁上,道:生趣獨濃,貽羞天下後世;死關能破,留馨宗黨子孫。刀鋸在前,鼎鑊在後,莫謂可憂可慘;天地在上,鬼神在前,惟有勿懼勿撓。烈膽義肝,自有生來賦予已定;忠君報國,從學問中體勘得真。臨難日有半點兒女情,便俯仰不前;見危時有十分忠義念,始指心肯剖。白刃可蹈,青史堪傳。
張獻忠又遣人諭令歸降,劉熙祚大罵不屈,被殺於寧鄉縣學孔廟中。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評失師之臣,忠君之士,不煩多詞,已千古如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