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為確保鐵嶺農民持續、快速增收,鐵嶺市做了哪些工作?
劉正義:首先鐵嶺全麵抓好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對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帶動作用。作為產糧大市,鐵嶺市實施的“百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是農民增收的保證。近年來,鐵嶺通過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推廣實施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中低產田改造等工作都進一步提高了糧食單產和品質。從2011年到2014年,鐵嶺市糧食總產已連續4年突破80億斤,今年首次突破90億斤,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台階,農民也從糧食的增產中獲得了持續的收入。以畜牧、設施蔬菜、榛子為主的三大主導產業,是農民將來增收的又一途徑。以榛子產業為例,通過基地升級、龍頭牽動、科技興榛、名優品牌、政府主導,從而解決產業瓶頸問題,全力打造中國榛子之都和榛子集散地。計劃到“十二五”末期,榛子基地規模達到120萬畝,其中產果麵積100萬畝;標準園麵積達到100萬畝。榛子產業產值達到110億元,產區農民人均榛子收入超過3000元。做好主導產業的同時,鐵嶺還做大做強花生、苗木花卉、奶牛、梅花鹿等具有區域特點的特色產業。到“十二五”末期,以苗木花卉、梅花鹿為例,開原的苗木花卉規模要發展到25萬畝,產值達到20億元,從而帶動苗木花卉專業戶5萬戶,項目區內人均增收2萬元。西豐縣為重點的梅花鹿產品,產值實現15億元。再加上全市80萬畝果樹麵積,40萬畝中藥材種植麵積,6000噸柞蠶繭產量,都將進一步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
其次,突出農業產業化的拉動作用。鐵嶺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核心來抓,堅持以農產品加工特別是深加工為重點,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業,構建鐵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和產業化經營體係。鐵嶺現在全力打造全國知名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特別是肉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和糧油深加工產業集群。努力把鐵嶺建成沈陽經濟區乃至全省、全國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同時,鐵嶺的“一縣一業”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以做大做強區域性地理商標為重點,實施名牌發展戰略,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及產品的競爭力。
當然,農民增收工作是一項係統的工程,各地區有各地區的特點。2013年,鐵嶺市糧食總產達87.1億斤,農業總產值達462億元,農業增加值達2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869元。2014年,鐵嶺更是取得了抗災奪豐收的可喜成績,糧食總產達92.9億斤,比去年增產5.8億斤,增產6.6%,再創曆史新高。鐵嶺市把糧食作為農業農村經濟最大的優勢主導產業來抓,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強力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也是基於對農民增收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