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李易知道這麼一個人,但是對於韓琦的字稚圭,以及號贛叟,李易是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剛才在進門的時候聽到大夥兒的談論,李易壓根就不知道贛叟就是韓琦。
實話說,韓琦是李易佩服的北宋寥寥無幾的文人之一,他是難得的官員楷模,就憑他與範仲淹一起率軍防禦西夏,並且在軍中得到很高威望就是難得的了。
韓琦一生,曆經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曾有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的輝煌時期,也有被貶在外前後長達十幾年的地方任職生涯。但無論在朝中貴為宰相,還是任職在外,韓琦始終替朝廷著想,忠心報國。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無論在朝中為相,或在地方任職,都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朝中,他運籌帷幄,使"朝遷清明,天下樂業";在地方,他忠於職守,勤政愛民。
因此,在韓琦去世之時宋神宗為他“素服哭苑中”禦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勳”。
看起來這家酒樓有很深的背景啊,李易在心中暗暗揣摩,雖然現在去將對聯對上,可以一舉成名,但是,今天畢竟是人家開業第一天,咱不能就馬上來砸場子對吧?過幾天吧。更何況,李易壓根就不想,幾天之內這三副絕對就被人對走了。除非對方也是穿越者。
現在對李易來說,過個好日子是最現實的事,因此,李易在離開酒樓後,來到菜市,見菜市場的豬肉差不多已經買完,隻剩下骨頭了,在這個年頭,骨頭比較沒有人要,而肉卻隻會用煮,而且大富人家是不吃豬肉的,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有一個老婦人因為賣不出去豬肉去求他幫忙,他替老婆婆寫下了那首有關豬肉的廣告詩,詩雲:“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由此可見一般。
但是李易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卻知道骨頭是補鈣的最佳物品,而且大骨湯可是後世燒菜必不可少的湯水之一,就現在宋朝的環境,沒有味精,更沒有雞精,所以要想燒成美味的菜肴,大骨湯是首要條件。所以,李易一絲猶豫都沒有,將大骨和排骨全部買下。
再然後李易來到瓷器作坊,購買了幾個瓦罐和砂鍋一並提回小院。
回到小院,李易可是著手提純酒精,將從精鹽製作作坊拿來的生石灰搗碎成每塊像小指頭大小,然後一塊一塊的放入白酒中,起初,因為白酒含水比較多,所以生石灰一進入液體就可是反應,幸好,李易早有算到,生石灰溶於水會放熱,因此李易才不厭其煩的將生石灰搗成小塊。
二斤多的白酒,在放入接近半斤生石灰後,生石灰不再有明顯反應,李易明白,白酒中的水分差不多反應完了,隻不過現在白酒變成了混濁的液體,需要沉澱才行。
將過濾後的濾液放置在一個瓦罐中,李易開始準備自己的晚飯。
將從廚房拿來的爐子點燃,大骨放入瓦罐,加水、加鹽,蓋好蓋子,放到爐子上。如果有海帶,放上一些味道會更佳,可惜現在沒有,這讓李易多多少少有點遺憾。
因為沒有鐵鍋,所以李易無法做炒菜,想了半天,李易決定做拉麵。上午在買食材的時候,李易連米帶麵的一起買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有先見之明。
拉麵,在後世最出名的是‘蘭州拉麵’,其實確切地說應該是‘蘭州牛肉拉麵’,為了吃上真正的蘭州拉麵,李易這個吃貨曾經特意的去蘭州旅遊過,拜訪了許多師傅才得逞,回家後特地仿製過。
按蘭州當地的說法,正宗的蘭州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裏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裏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到牛肉麵中,使得牛肉麵香撲鼻,因此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的牛肉麵突出的就是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推出了免費的“進店一碗湯”的促銷技巧,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免費喝,熱爽,醒胃。所以我們吃牛肉麵往往會超出我們平常的食量,即使一碗麵直吃得我們發梢冒汗,還要將酸辣的清湯喝個精光。
按理說蘭州拉麵最最關鍵的就是牛肉湯湯底和配菜上。可惜,現在是宋代,牛都是耕牛,是嚴禁殺來吃。誰要是敢殺牛那可就是重罪了。好在李易現在雖然手頭上沒有牛肉可用,但熬的大骨濃湯用來做拉麵的湯頭也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