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穚見荀子寥寥幾言就將大秦當下內亂危機看透,心中是暗暗折服,身子急忙微微前傾,小聲問道:“倘若本侯一次鏟除舊世族,行新法的二次改變,我大秦國根會不會動搖,倘若本侯更進一步,將新法向隴西戎狄區域推行,又如何?”
荀子聞言抬起頭看了一眼成穚,他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弱冠少年有此大能,沉默良久,堅定說道:“倘若君侯能力壓世族,獨斷乾坤,經行二次變法,大秦國根不但不會動搖,還會更加穩固,若將新法推行到狄戎地區,秦國則了一勞永逸的解決狄戎患難。”
成穚得到了荀子的肯定,心中更加自信起來,無論如何他都要推行二次變法。商鞅之法過於剛猛,在於爭霸天下,不利於一統四海的安穩。爭霸天下之後,要的是一個穩字。
可是有嬴政在,二次變法不會很簡單,必然苦難重重,更可能讓嬴政選擇放棄了自己,讓自己遠離中樞之權。但是為了變法,他成穚無所辭!
想著成穚看了一眼荀子師徒三人,問道:“先生入秦難道有什麼事情嗎?”
荀子見成穚問道正題上,不禁正襟危坐,說道:“老夫入秦,第一件事情,是要在大秦舉行七國百家論戰。孟子曾言‘生性本善’,當年吾與孟子在臨淄論戰一次,部分勝負,相約下次再戰。可惜孟子死於荒丘,成為我的憾事,這次我希望糾集百家諸子於大秦,再開一次論戰,題目就是老夫的‘生性本惡’。”
甘文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露出震驚:“人生出來就是惡毒的嗎?這……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成穚大笑道:“先生之言,聞達於諸侯,海外震爍。果然名不虛傳!語不驚人死不休,人本來生出就是惡毒的!人非善良人啊!哈哈哈……”
在大梁此時卻是非同尋常。一聲長號傳來,卻是正是晚號長鳴城堡關閉的時分。隻見坐落在黃河北岸的魏國都城--安邑,卻打開已經關閉的南門,又隆隆放下吊橋,放出了一隊沒有任何旗號的鐵甲騎士和一輛青銅軺車。暮色蒼茫中,這隊人馬越過山地,飛馳平原,在朦朧月色下從孟津渡口擺渡黃河,上得南岸,便乘著月色星光,向蒼茫大平原上的著名都會--大梁城飛馳而來。
這車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離開楚歌,與韓合縱的蓋聶。可是蓋聶知道,韓王老邁昏庸,一定會怯弱,不肯與強秦抗衡,此時若要韓王放棄顧忌合縱抗秦,必要先取得三晉另一個霸主魏國的認可。所以蓋聶與黃歇商議一下,決定繞過韓國,北上魏國。
可是就是這麼一繞,蓋聶卻是與章邯擦肩而過。章邯入韓,也導致鄭國入秦,就此一條大路兩開,秦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興水利工程,三年之期,得良田三百傾,兵家百萬。就此奠定了大秦東出滅六國的根基。
多年後蓋聶回想起來,仍然感到遺憾,如果他當時選擇先入韓,他是不是可以阻止韓王的“疲秦計劃”,阻止鄭國入秦呢。那樣的話,勝負又當如何。到頭來是上天成全了他成穚,卻害慘了他蓋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