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持冷兵器的現代武者(1)(1 / 1)

重慶玩家

文+陳琰楓

一群身披中世紀華麗鎧甲的武士,揮舞著刀劍錘盾,衝撞、劈砍、格擋,兵甲“呯砰嘭”作響……這不是花拳繡腿的角色扮演,這是動真格的搏擊比賽,規則相當簡單,那就是用各種鐵劍銅斧將對手們放翻在地。在國際上這項運動叫做“中世紀戰國大搏擊”(BattleOftheNations),簡稱BOTN。現在,這項運動也敲開了中國的大門,第一戰正式在重慶打響,就在重慶錘盾俱樂部。

真實存在著的搏擊俱樂部

就像電影《搏擊俱樂部》中的台詞所說的:“我們是被曆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世界大戰,沒有經濟大恐慌,我們的大戰隻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隻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逐漸麵對著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著同樣的無力感?城市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是否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在信息時代中是不是有太多負麵情緒而無處宣泄?我不知道電影中那個“俱樂部”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在重慶,真就有一個“動真格”的搏擊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運行的方式很簡單,周末的時候,成員身穿古代製式重甲,手執刀劍棍棒,在有盔甲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大家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著或“決鬥”或“群毆”的角力,直到“擊殺”對手或是被對手“擊殺”(除腳部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觸地,即為被擊殺)。

俱樂部名叫“錘盾”,倒是和他們做的事很貼合。俱樂部成立2個月來,迅速發展到了60人,現在還在如火如荼地壯大著。跟國術館、武道館這些高門檻的團體不同,這是中國第一個“無門檻”的搏擊俱樂部,成員們認為這樣的運動比進健身房、跑步、騎行等更有效地讓自己身心變得強大。在對抗時,他們都是真正的戰士,全身都處在最高警戒狀態,決不會為對手手下留情。卸下盔甲時,他們則握手言和,一起喝啤酒開懷暢談。

在探訪錘盾俱樂部時,本刊記者想到了《搏擊俱樂部》中的另外一段台詞:“搏擊俱樂部隻在聚會時存在,就算是我認為打得很棒的人,聚會結束後,也會馬上改變。在俱樂部的你不是其他地方的你。剛來俱樂部的人,屁股都是光滑圓潤,幾周後,就像雕刻過的木頭。”

正在蔓延的世界性文體活動

探訪重慶錘盾俱樂部,本刊記者才知曉這項競技活動在歐美國家已經流行了不少時日。該活動由歐洲興起,名叫“中世紀格鬥”(HistoricalMedievalBattle簡稱HMB),參與者們身作貼近歐洲中世紀史實的鎧甲,配備不開刃的鋼鐵武器,進行全接觸搏鬥。2009年,在HMB的第一次世界錦標賽“戰國大搏擊”(BattleoftheNations簡稱BOTN)中,主辦方統一了國際規則並舉辦了首屆專注於未來運動的峰會。

5年來,參加BOTN世界錦標賽的國家團隊已從2009年的4支發展到2014年的25支,BOTN已經在世界各國開始流行起來,盔甲武器的裝備也因此逐漸打開了國別或時代的限製。如今BOTN的國家隊分別有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共和國、愛爾蘭、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參加比賽之前,參與者的衣服、裝備和武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真實性檢查。

在2015年初,重慶錘盾俱樂部作為第一支BOTN中國戰隊應運而生。俱樂部創始人“劉大師”多次到歐洲的BOTN團隊中去取經,回國時也順帶為成員們購進不少裝備。“挑燈”和“星光”精研曆史及冷兵器知識,在俱樂部中負責檢驗成員們配備的武器盔甲的真實性。在重慶生活的西班牙人馬丁,身為西班牙BOTN的參與者,他在俱樂部中作外籍指導,為成員們教授歐洲劍術和歐洲古代兵器的曆史沿革。同時還有重慶的弓箭社、劍道社、國術武館、太極內家拳館等團隊為錘盾俱樂部的“戰士們”作專業的訓練指導。雖然錘盾俱樂部運動所采用的規則、標準是國際BOTN標準,但也有不少的參與者正在試驗著國甲(也就是中國古代戰甲)應用於BOTN錦標賽的可能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在國際BOTN比賽中,看到中國古代披甲將士馳騁沙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