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玩家
文+陳琰楓
除了安全第一,還是安全第一
麵對鋼刀鐵斧的實戰搏擊,本刊記者自然想到一點:有人在運動中負傷嗎?俱樂部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為什麼呢?秘密就在這些武器和盔甲裏。
在錘盾俱樂部平日的訓練中,大家所使用的“練習甲”都是專業防暴甲——一種類似於外國反恐特警配備的裝甲,練習時需要從頭到腳的全方位覆蓋裝甲。而對抗時所使用的“訓練兵器”都是美國冷鋼生產的國際標準訓練兵器,這些兵器的外形構造上完全符合史實,材料則是由一種硬化塑膠——聚丙烯製成。柔韌性和破壞性都不足以對“練習甲”造成損傷。借“矛盾”的成語來打比方的話,這應該叫“矛不及盾”,盾的質量遠勝於矛的話,那麼矛就根本無法對人造成傷害了。
本刊記者參觀過“訓練武器”和“練習甲”後,還親身體驗了一把。武器強力擊打在頭上、肚子上、背上、腿上,在裝甲中僅能感覺到震動和推力,絲毫沒有疼痛感。倒是裝甲的覆蓋和高爆發性的運動,讓記者在短短幾分鍾之後,周身已被汗水潤濕了。
訓練用的裝備已經體驗到了安全性,那麼那些鋼鐵的真刀真鎧,又如何保證安全呢?緣由依然在那個“矛不及盾”裏麵。在對武器和護甲的製作上,國際BOTN組織已經有了非常嚴密的規定。其實這些比賽用的盔甲,鋼板厚度及防護力實際上比史實盔甲還要大一些。而比賽使用的武器,在重量上不能超過3000克,這重量比起史實中的武器來說可是輕太多了,而且所有武器的刀刃和尖刺都必須進行鈍化處理。所謂鈍化,就是要把武器的尖和刃磨圓。“BOTN的武器鈍化半徑是10毫米,尖銳部分必須磨到跟一個直徑20毫米的硬幣的半徑符合。所有武器的刃部和打擊麵,必須磨到至少3毫米厚,包括所有可能凸起和凹陷部位也要至少3毫米厚。”重慶錘盾俱樂部的成員這樣介紹道。
所以,雖然看上去無比暴力,但事實上玩家都能得到極佳的保護,這也是BOTN始終倡導的原則:除了安全第一,還是安全第一。
特寫
劉誼: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圈子
劉誼今年33歲,從事著醫藥、建築、進出口行業。他是錘盾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圈內人昵稱他為“劉大師”。“大師”這個昵稱其實並不是代表他武藝拔群,而是因為他對BOTN的研究一直保持著熱情,同時也為重慶俱樂部走向國際賽事不遺餘力地努力著,所以圈內都對他尊敬有加。
從BOTN開賽以來,劉誼就一直在關注這項令人著迷的運動。在2014年底,劉誼在中世紀文化愛好者“挑燈”還有西班牙友人馬丁的支持下,正式開起了這家錘盾俱樂部。
劉誼的武器是雙手劍。雙手劍是一種傾向於力量型的武器,必須雙手持用,格鬥技法主要是以劈斬為主。這是一種相當帥氣並且具有王者風範的武器,電影《指環王》中人類王者阿拉貢佩戴的,便是雙手劍。劉誼還專門去西班牙學習過一段時間的雙手劍技法,在這項運動中,這種修煉技法被稱為“古歐洲武術”(HistoricalEuropeanmartialarts簡稱HEMA)。而劉誼最心儀的防具,則是帥氣而且精致的全身哥特板甲。
談及這個俱樂部,“劉大師”告訴本刊記者:“雖然BOTN在中國才剛剛興起,但是我們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方向。即便現在我們才幾十號人,但我們絲毫不孤獨,因為我們的前方將遇到越來越多世界性的朋友和對手。而我僅僅希望,俱樂部的發展不要太浮躁,一直保持俱樂部的相對純潔性,穩步走入國際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