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響力係數來看,影響力係數大於1的能源產業部門有煤炭開采業和洗選業(1.829)、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134)。這兩個能源產業部門的影響力係數大於1說明它們能夠對其他部門產生較大的間接經濟溢出效應。而石油天然氣開采業(0.27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0.62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0.429)的影響力係數都小於1,說明這三個部門對其他部門的間接溢出效應較小。從影響力係數可以看出,煤炭采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應是內蒙古的主導產業。
從感應度係數來看,感應度係數大於1的部門隻有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75),其他四個部門的感應度係數均小於1。感應度係數大於1的部門說明它的生產和供應業容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部門,其他產業對這個產業的依賴性較大,其發展水平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製約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發展。而其他四個部門的感應度係數說明其他產業對能源產業的需求和依賴性較弱。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得出的結論是:內蒙古能源產業中煤炭采選業及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對國民經濟中其他產業的經濟溢出效應較高,能對它們產生較大的帶動作用。而其他部門在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中的帶動作用較小,並不是內蒙古自治區要重點發展的部門。為了更好地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的能源產業需要以下措施:
第一, 需要處理好發展重化工業與資源消耗的關係。把重化工業建設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 切實轉變目前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汙染、低產出”的粗放增長方式。同時, 要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優化能源資源結構。
第二,改造提升傳統主導產業。首先,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其次,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引導鼓勵煤炭、煉焦、電力等行業的企業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改進設備,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第三,推進能源結構的逐步轉變, 實現能源結構的優質化和多元化應該是能源發展戰略的基本目標。但無論如何, 煤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裏仍將是內蒙古的基礎能源這一狀況是難以改變的,所以發展潔淨煤技術, 清潔利用煤炭必將是能源工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Caves RE.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Host-Country Markets [J].Economiea.1974,41(162).
[2]Kokko,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M].Stockholm: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2
[3]Arrow,Kenneth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2).
[4]範飛龍.跨國公司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溢出效應,上海市的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