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文學編輯如何強化審美意識(2 / 2)

藝術審美意識、社會審美意識和思想審美意識是互相融合統一的。編輯審美隻有具備了以上3種意識,才能對時代、社會、個體等諸因素進行合理的思索,才能具有曆史與時代的使命感。從而去發現那些積極思考人生,努力捕捉社會信息,深刻感悟具有時代精神的好作品,並在編輯事業的發展進程中,獲得自己的綜合審美意識。

三、文學編輯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審美現象,文學編輯必須不斷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文學編輯在具體編輯工作中的審美傾向,是由其審美意識決定的,審美意識直接影響著其編輯作品的質量。

(一)審美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文學編輯要加深對文學審美的專業知識的把握和對基礎學理論的掌握和應用,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指審美活動中的觀察力,發現美的敏銳力,和對美的鑒賞力。如今隨著傳媒業的蓬勃興起,人們的審美角度日趨多元化, 但是美的本質不變。編輯就要具有實踐和理論兩方麵的素養,在活生生的社會現實生活中找出美好的事物,在作者的文稿中找出美的形象,把自己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而開闊視野,擴展思維,提高自己的觀察力、敏銳力、發現力和鑒賞力,成為一個行業專家。正如毛澤東同誌在《實踐論》中指出的,“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中發現和創造美的過程,就是對一個編輯審美意識的最好檢驗。編輯的審美素養和對美學的不斷地研究和實踐,就是審美意識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隨著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審美意識的提高是可把握、可具體操作的事情。作為審美主體的編輯,隻要具有審美的需求、自覺性和進取性,終有一天其眼光會透過層層迷霧,片片蕪雜,看到隱藏在迷霧後麵的亮點和掩蓋在蕪雜下麵的清流。

(二)文學編輯的審美責任與使命。

文學編輯要提高審美意識不僅要堅持自己的審美理想,遵循自己的藝術規律,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精神境界,培養自己的審美情感、想象和個性,更重要的是要始終牢記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高尚人格。

沈從文曾做過如此評價:“年青人從近二十年養成的社會習慣上,大部分是用新出版物取得娛樂和教育。一個優秀作家在年青讀者間所保有的抽象勢力,實際上就永遠比居高位擁實權的人還大許多”。站在文學編輯的角度,要從本質上提高審美意識就要意識到自己傳播真善美的責任和使命,始終懷著一種盈盈的真誠、綿綿的善意和柔柔的美感,認真體會和審視文學作品在思想藝術上的文化追求和科學信仰,堅持抱真、懷善、守美的態度,不能因為偏向部分讀者群體的愛好,而失去了作為文學編輯的責任,更不能做假惡醜的代言人。隻有實現作品內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機結合,做到真善美的高度和諧,才能更好地指導文學期刊的編輯審美活動,創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糧。

(三)文學編輯審美意識與思維模式。

文學編輯審美意識的強弱,在於他是否能夠站在社會和藝術的高度,對作家的作品進行分析;是否能夠先於讀者,肯定或是否定一部作品的社會價值、美學價值。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時代性思維的建立,對於文學編輯審美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