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影視作品中植入式廣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2 / 3)

(三)植入式廣告的現狀。

最早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植入式廣告的是1929年美國動畫片《大力水手》中的“菠菜”(讚助商是菠菜廠),沒想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82年,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其執導的《外星人ET》中,植入了“Reese Pieces”巧克力,使得該產品的銷售量提高了65%。

相比國外影視作品植入式廣告的近百年的曆史,我國的植入式廣告還比較年輕,隻有二十幾年的歲月。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百龍礦泉壺”的頻繁出現,打響了我國影視作品植入式廣告的第一炮。至此,植入式廣告獨特的營銷魅力得到了各個企業的普遍認同,其內容與形式也正如上麵提到的一樣得到了顯著的發展。

不過,針對影視作品中不計其數的植入式廣告,廣大觀眾的反響幾乎毫無爭議地呈現出厭惡的一邊倒的現象。廣告的植入褶皺了影視作品的流暢度,破壞了影視作品的藝術性,給觀眾的審美情趣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數據顯示有46.07%的被調查者討厭電視廣告,剩下的53.93%不是討厭電視廣告誇大虛假,庸俗無新意就是過分吵鬧,觀眾對影視作品植入式廣告的厭惡程度可見一斑。

三、影視作品植入式廣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植入式廣告多,毫無上限。

在影視作品中,植入式廣告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其數量過於龐雜,毫無上限。以電視劇《咱們結婚吧》為例,2013年,由高圓圓和黃海波等人聯袂主演的《咱們結婚吧》在中央電視台和湖南衛視的黃金時段攜手熱播,不少觀眾在為其引人入勝,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而深深感動的同時,也被其時不時就出現的立白洗衣液、百合網、58同城以及阿薩姆奶茶這樣的植入式廣告所影響了觀看的心情。據統計,《咱們結婚吧》的植入式廣告達到了80多處,這的確叫人難以置信。

(二)植入式廣告硬,急功近利。

所謂植入式廣告硬指的就是在影視作品中,植入式廣告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隻為追求廣告的“拋頭露麵”,卻不注意廣告的“梳妝打扮”。這一點,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如電影《富春山居圖》中,又是諾基亞,又是奧迪,又是阿聯酋航空飛機,但哪一樣廣告的植入都缺乏技巧。生硬的植入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視作品的情節斷裂了,藝術性也被破壞了,嚴重影響了觀眾的欣賞情緒。

(三)植入式廣告偏,濫竽充數。

在影視作品中,廣告的植入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濫竽充數,不該出現廣告的地方出現了廣告,該出現某個廣告的地方卻出現了不合適的廣告。如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幾乎每一秒甚至每一幀都要加一個廣告LOGO,這就是明顯的亂加廣告。再如電視小品《捐助》中,一個需要別人幫助的婦人卻拿出了國窖1573進行答謝,這顯然是瞎加廣告的舉動。亂加瞎加廣告在引人詬病的同時也破壞了影視作品的完整性和藝術性,是極其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