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考(1 / 2)

關於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考

理論研究

作者:李誌華

【摘要】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現在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係列環境問題,如城市大氣、水體、固體廢物和城市噪聲汙染等,我們需要尋找一條適合園林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園林城市 可持續發展 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居住環境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形勢下,給我國的城市建設工程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和內涵

生態園林指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以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為主要建設目標,並且要用生態原理學去研究植物個體群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且還要探究植物群落的發展和特性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其相克,從而形成有規律的人工生態經濟係統。那麼在這樣的一個係統之中,就要利用草木、灌木等植物,將其因地製宜地配置在群落之中,使其種群之間能夠相互協調,體現出層次合宜的色彩氣息。

生態園林建設應該滿足三個方麵的內涵: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要依靠科學合理的配置,建立起人工的生態植物群落,以此來創建美觀的生活環境,並可以提高觀賞的應用價值和社會公益效果。其次,必須要具有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應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植物,通過植物的光合、吸收等作用,調節城市空氣,吸收有毒物質、減少噪音、防風降塵,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最後,生態結構要具有合理性,必須要具有合理的時間、空間、營養結構,與周圍的城市環境和諧統一。

二、生態園林對城市建設起到的作用

(一)生態園林的景觀建設可以促進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園林景觀不僅可以防風降塵、殺菌滅菌、降低噪音、吸收

有毒物質、調節氣候,還可以促進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單一的城市景觀藝術效果是沒有辦法營造人們所需要的場所,同時很難給人心情愉悅、耳目一新的感覺,而生態園林建設可以營造優美的、可觀賞的舒適環境,具有藝術性。而且在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涉及綠地、山體、水體、道路、廊道、斑塊等景觀,這些都是營造自然生態園林景觀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利於緩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有利於豐富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二)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有利於宣揚城市中的文化氣息。

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可以使城市具有地方特色,體現城市個性標誌,而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其藝術的主要理法就是“巧於因借,精在體宜”。在藝術領域中,藝術的靈魂就是生命特色所在,城市園林景觀作為一種藝術來講,必須要創造特色,而特色的敵人就是一味模仿。應借鑒先進城市尋覓、捕捉和創造特色的方法,尋找本城市的特色,體現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

(三)生態園林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入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曆史時期的產物,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係列的問題,生態園林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的形成與產業和人口緊密相聯,產業和人口的聚集形成城市。城市不僅是產業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費、休閑的中心。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城市化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和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斷形成。然而,城市化的進程也使人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主要表現在:城市人口急速膨脹,居民的基本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戶外體育休閑空間極度缺乏,廣大勞動者的身心再生過程不能滿足。土地資源極度緊張,因此通過大幅擴大綠地麵積來改善環境的途徑較難實現,通過郊區化來改善居民環境的道路在中國難以行得通。自然資源有限,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而整體自然生態係統又十分脆弱,在這樣的情況,生態園林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的城市應當是為人設計和建設的,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的家園,服務設施應有,青山綠水溫馨舒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我們建設的應當是一個適宜人居的城市,一個生態的城市,一個綠色的城市,同時還應該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城市。現代園林認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致力於在自然和人類並存的前提下,或者說縫隙中使二者之間的關係走向融洽,也意味著將生態學的思想作為一切行為的前提。城市需要現代的園林,用現代園林理念,才能建設一個健康、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三、生態園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按照我國環境保護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總方針和總戰略,生態園林城市可持續發展應做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