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製(1 / 2)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製

理論研究

作者:李緒翠

【摘要】隨著事業單位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其內部控製的不健全對事業單位的發展形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在內部控製概念的基礎上,針對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不足以及改進建議進行分析。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製 控製環境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概念

對於內部控製的概念,財政部於2012年11月29日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規範(試行)》中明確了這樣的定義:“單位為實現控製目標,通過製定製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

事業單位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而舉辦的社會服務組織,其內部控製是為了實現總體目標,與管理、行政、財務和會計係統融為一體的保障係統。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製包括五個方麵,即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資訊與溝通和監督。

二、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製環境不健全。

控製環境是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各組成要素的基礎。但是,由於大部分事業單位屬於財政預算撥款單位,其內部審計機構不能保持很好的獨立性,導致事業單位的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其次,人事政策和程序不完善。一些事業單位在人員聘用機製上不夠透明,缺乏必要的獎懲和考核機製,導致人浮於事,機構臃腫。第三,缺乏完善的文化建設。團隊和創新精神有所欠缺,易形成消極怠工、好逸惡勞的現象。

(二)風險評估不完善。

風險評估需要辨認和分析影響達成內部控製目標的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現階段,在實施內部控製過程中,大多數事業單位對風險控製不夠重視,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過程,其中包括未建立識別會計準則、主管機關以及營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完整流程,對事前風險的預測不夠重視,導致該事業單位無法高效處理各種風險。

(三)控製活動不合理。

控製活動是為保證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目標實現而實施的各種政策和流程。首先,預算控製薄弱,在實行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由於預算的編製缺乏剛性,出現預算資金的浪費現象。其次,缺乏完善的會計控製,出現一人多崗、不相容崗位互相兼職的現象。某些事業單位對日常收支活動缺乏完善的控製,成本居高不下, “收支兩條線”不能嚴格執行。第三,財產保障不到位。多數事業單位對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的保護措施不夠嚴謹,導致資產配置不合理,造成資源浪費,缺乏規範性。

(四)缺乏有效的資訊與溝通渠道。

事業單位應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方式,辨認和取得恰當的信息,通過適當的溝通,使各員工職責更好地得到履行。由於事業單位業務比較單純,其內部信息的溝通和傳達不夠及時,大部分事業單位還是以會議的方式逐級傳達,導致信息的有效性下降,同時缺乏完全公開的信息係統,不利於團隊精神的培養,此外,對於普通員工缺乏舉報和投訴渠道,不利於員工權益保障和對舞弊作風的遏製。

(五)監督乏力。

我國事業單位在監督力度和監督機構方麵存在問題。首先,內部監督體係缺乏有效性。內部審計機構流於形式,缺乏獨立性,缺乏專業的內審人員,使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下,製約內部監督工作的有效運行。其次,外部監督力度不足。由於某些事業單位業務的特殊性,使外部勢力(例如社會公眾)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足,嚴重製約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建設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