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製(2 / 2)

三、完善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建議

(一)創建優良內控環境,保證內控順利進行。

首先,合理設崗,增強內控意識。從管理層入手,形成明確的權責劃分,規範事業單位各業務流程,減少冗餘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注重經濟活動執行、決策和監督的相互分離和製衡。其次,在人員聘用中,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加強對員工培訓,製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定期對員工考核,並實施相應的獎懲。第三,形成積極向上的事業單位文化。在單位中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使員工形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念,融入到先進的單位文化建設中,推動事業單位健康運行。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製,防範風險發生。

事業單位應創建經濟活動風險定期評估機製,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麵、係統評估,注重對事前風險的檢測,明確領導的責任,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時發現經濟環境及會計政策的重大變化,采取相應措施,防患於未然。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控製係統,確保控製活動順利開展。

首先,加強預算控製,采取先進的預算編製方法,形成科學的預算體係,體現管理目標,使預算管理始終貫穿於各經濟活動中。其次,完善財務管理製度,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及時掌握最新的會計政策,保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第三,針對財產保護,應采取財產登記、專人保管、實地定期盤點、賬實核對等措施,確保財產的安全完整;現金管理應保證及時入賬、定期盤查、日清月結,完善現金管理機製。

(四)建立有效的資訊係統,強化協調與溝通。

事業單位應建立優良的資訊與溝通係統,提高信息有效性。首先,應對取得的信息進行及時辨認,準確向管理層反映單位真實情況,及時作出相應決策。其次,對信息係統及時進行維護和更新,加強部門之間以及事業單位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提高資訊溝通的效率,使信息公開、透明地傳遞。第三,增加員工舉報和投訴渠道,合理保證員工權益,防止舞弊事件發生。

(五)加強內外監督,建立完善的監督體係。

監督是用來保證內部控製製度執行質量的手段。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應建立完善的內外監督機製,及時發現和處理營運過程中的漏洞,降低運行風險。首先,加強內部審計,確保內審機構的獨立性,運用新的內審技術,實行全方位審計,如實反映事業單位內控實況。其次,積極配合財政部、社會中介機構等外部機構的監督,促進陽光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趙淼波.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2] 李鳳鳴.內部控製學(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