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
理論研究
作者:王燕
【摘要】在新的曆史時期,如何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要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我們必須要牢牢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樹立黨員幹部良好的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
【關鍵詞】群眾工作 特征 基本要求 有效途徑
一、新時期群眾工作的特征
(一)群眾工作的複雜性。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出現了新的階層和新的社會群體,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的利益需求和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化,人們思想呈現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等特征,這些都深刻影響群眾工作開展。
(二)群眾工作的艱難性。
現在吃、住、穿的問題解決了,其他的需求又出來了,物質的問題解決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因發展帶來利益的調整,群眾的利益需求從單一化趨向多樣化、從普遍化趨向差異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各個方麵,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利益群體統籌群眾工作。
(三)群眾工作的不穩定性。
當前群眾工作中存在大量潛在不穩定因素,現實中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大多都是不能及時處置,經過發酵、發動、表達、對峙、破壞等各個演變階段,增加了調處的難度。出現這種不穩定性。一方麵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群眾的要求無法及時得到滿足;另一方麵由於溝通、訴求機製還不健全,民意得不到充分有效表達和釋放。
二、全麵把握新時期群眾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
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的群眾觀。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個方麵也一直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為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作出了示範,形成了表率。比如毛澤東的“魚水論”、鄧小平的“最高準繩論”、江澤民的“血肉論”、胡錦濤的“無小事論”、現階段全黨自上而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二)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
黨員幹部的權力是人民給的,為人民做事情,是職責所在,即使群眾對有的工作比較滿意,也不該讓群眾感謝,更不值得到處炫耀。由於各種條件限製,不可能充分滿足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在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常抱愧疚之情才能不用揚鞭自奮蹄,倍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三)始終站穩正確的政治立場。
黨的群眾路線,是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過程中必須始終站穩的政治立場。在工作中要堅持“兩要、兩不要”。
1.要深入到群眾之中,而不要騎在群眾頭上。黨員領導幹部首先是群眾中的一員,隻有深入到群眾之中,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汲取智慧和力量,帶領群眾共同前進。
2.要站在群眾的前麵,而不要成為群眾的對立麵。在社會矛盾凸顯、工作任務艱巨的情況下,領導幹部必須站穩群眾立場,不能因為局部利益和一時衝動,站到群眾的對立麵,要真心實意地接受群眾監督,克服自身的弱點和不足,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新時期群眾工作,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自覺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滿腔的熱情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