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粉紅女郎(1 / 3)

粉紅女郎

教育縱橫

作者:羅倩妮

【摘要】好萊塢女性電影是研究美國女性解放進程和女性主義浪潮的一種非常生動、直觀的材料。電影《律政俏佳人》將其女主角刻畫成能從容駕馭事業和愛情的人物,從而突破了傳統觀念裏人們對金發尤物的固有定位。從這部典型的女性電影中觀眾不難發現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對該片的深刻影響,即現代女性既能在性格上有女權主義的一麵同時在外表上又有很濃的女性氣質,女權主義和女性氣質這兩者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後者能成為前者的另一種展現方式。

【關鍵詞】女性電影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 女性氣質 粉紅色 《律政俏佳人》

一、女性主義發展概況

女權主義運動是指一係列以旨在爭取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權益等方麵平等地位的運動。現代西方的女權主義運動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三次女性主義浪潮。這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分別以不同的女性主義的問題為爭論的焦點。

19世紀末的婦女解放運動,興起於美國和英國。其爭論的焦點是要求性別平等,也就是兩性的平等,也要求平等的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反對一夫多妻,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目標是要爭取家庭勞動與社會勞動等價、政治權利同值。早期的女性主義者與最初的女權運動通常被稱為“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the first-wave feminism)。

女性主義的第二次浪潮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人們認為,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最早起源於美國。其強調兩性間分工的自然性並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要求忽略兩性的差別,既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基礎的觀點。1960年之後的女性主義被稱為“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the second-wave feminism)。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催生了對於性別研究。自此,女性主義的學術研究興起,並出現了很多的女性主義流派。人們在父權意識形態中形成的觀念使他們從男權的角度來描述這個世界,並且把這種描述混同於真理。而女權主義者對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戰。他們認為女性在男權社會被置於“他者”的地位。盡管流派眾多,但基本觀點是爭取兩性平權,徹底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剝削、壓迫乃的狀況。毫無疑問的是,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係列保障女性權益的法律通過之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並是男女平等是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the third-wave feminism),一般認為產生於90年代初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其起因是對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失敗和回潮(backlash)的反思。[1]盡管如此,其興起建立在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所取得的各項權利之上。第三波女性主義的核心問題是種族,社會階層,和性行為。 不過,也有職場問題,如憂慮玻璃天花板 , 性騷擾 ,不公平的產假政策等。第三波女性主義往往與所謂“口紅”或“娘娘腔”女權主義的出現和“低俗文化”的興起有關[2]。 這是由於新女權主義者們認為對女性氣質及女性性行為的表達是對其固有表達的挑戰。相應的,他們認為應該消除一切的對女性定義的限製,無論其來至男權主義或女權主義。這個時期,女性主義內部呈現多樣化發展,如第三世界的女性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後現代女性主義等。

二、《律政俏佳人》中的粉紅色暗示

洛杉磯姑娘艾麗(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 飾)和大學裏最酷的帥哥沃納(馬修·戴維斯Matthew Davis 飾)正在“熱戀”之中,滿心期待著嫁給他,作沃納·亨廷頓三世夫人。艾麗是學校的校花,又是女生聯誼會的主席,和沃納可以稱得上是大學校園裏人人羨慕的一對璧人。但是當艾麗滿心歡喜地等待沃納向她求婚時,沃納卻甩了她,而理由竟然是艾麗是個金發美女。沃納來自一個精英家庭,從小受的熏陶就是:金發美女頭腦空空,並不是理想的結婚對象。所以,沃納進入哈佛法學院之後和舊女友重修舊好。艾麗不甘心就這樣被沃納拋棄,也申請了哈佛法學院並被成功錄取。她要向沃納證明自己是個美貌與智慧兼具的女子。在那些高深莫測的哈佛學生精英裏,開朗外向學習服裝設計出身的艾麗到處碰壁,不斷遭人奚落。因為在哈佛,大家對思想學術的關注遠勝於對個人外在形象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時尚的“花瓶”艾麗成了哈佛法學院的另類。在沃納現任女友的“刺激”下,艾麗開始發憤苦讀。在發生了一係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後,艾麗為一樁謀殺案的嫌疑犯辯護成功,並最終贏得了友情、愛情、事業和尊重。而甩了艾麗的沃納卻沒能從哈佛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肄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