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高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教育縱橫
作者:劉麗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要解決教學效率問題,為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承擔教師責任,掌握有效的教學管理技巧,科學規劃課程目標,完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高校學習,真正做到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關鍵詞】理念 技巧 規劃 職責 高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教學效率,並且不斷思考該如何實現高效教學。這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學生成長的迫切需要。當然這也應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下麵是我對如何實現高效教學的一些理解,希望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堅定教育信念
所謂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持有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
可以說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卻看到了這樣的現象:許多懷揣著“為中華之複興而教學”夢想的教師們,在歲月的消磨中日複一日地重複著沒有創造、沒有效果的活動。他們中有許多都痛苦地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無意義的,自己隻不過是一個掙教師工資養家糊口的教書匠。甚至有些教師會做出令自己也非常痛苦的抉擇:放棄教學。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教師沒有獲得科學理念的指導,教學沒有成效,沒有體會到教學的快樂和價值,從而失去教學的信念。
所以作為教師,要想教出價值,教出意義,實現高效教學,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要做人師,不做經師;要成為學生全麵發展的培養者,民主師生關係的建立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學生終身學習的奠基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進入你課堂的孩子都希望成長、學習和成功,而且也具有這樣的能力。教師同樣也要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期望,堅信自己具備觸動孩子們生命及靈魂並將他們帶到新高度所需要的技能,堅信自己能“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人生。”而當我們宣稱並認為我們有所作為的時候,我們正在彰顯自我的尊嚴和教師這個職業的尊嚴,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也才開始了由教書匠向真正教師蛻變的曆程,才開始能夠成就學生和自己的未來了。簡言之,當一位教師樹立了“學生成長為本”的理念並堅定了教師的職業信念的時候便為高效教學奠定了思想基石。
二、教師要掌握管理技巧,改善課堂環境
所謂課堂管理就是指以一種有序的方式進行計劃和引導活動,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使搗亂行為和各種紀律問題減少到最低的程度。研究表明,決定學生成效的28個因素中,課堂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各種影響學習的問題:如上課開始後學生不能迅速安靜下來,課堂中間也會突然冒出諸如“老師我要上廁所”,“老師我家長來了,我要出去一下。”等問題。處理這些問題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打亂教師了的教學安排,也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些問題讓很多教師為之困惑,不知如何解決。事實上課堂管理是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成功管理課堂的關鍵是對問題進行預防,而不是問題發生後如何解決。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就要掌握一定的課堂管理技巧,以便建立民主規範的課堂新秩序,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課堂管理有很多方麵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製定清晰、明確、持久的、前後一致的規則和程序。當然規則和程序是不同的,規則是用來設置行為限度的,一旦打破就會有相應的後果產生,就應受相應的懲罰;而程序是我們想每次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完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