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拚車為例淺談“拚消費”之依據與風險(1 / 2)

以拚車為例淺談“拚消費”之依據與風險

企業與管理

作者:李靖陽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拚車,拚吃,拚房,拚購,拚玩等“拚消費”現象無處不在,也隨之出現了熱衷於拚消費的“拚客(pinker)”,pinker這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式詞彙,體現了“拚消費”這種中國經濟發展的產物,方便生活,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本文以“拚消費”中最典型的拚車為例,分析拚車的依據、風險,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拚車 拚消費 帕累托改進 風險

一、“拚”之現狀

“公交太擠,打的太貴,買車不現實,不如和人‘拚個車’”——時下,一種幾個人搭夥“拚”車以降低開銷的出行方式悄然流行且吸引了很多顧客。有人已把拚車稱作繼自駕車、乘公交車和搭出租車後的第四種交通方式。

“拚車”分兩種:一種叫搭有償“順風車”,即私家車車主順路有償搭人;一種叫合乘出租車,即三四個人合租一輛出租車。目前,拚車現象較為普遍,在難打車的某些地方和某些時刻,我們都會選擇與他人拚車。2013年,繼出租車合乘政策出爐後,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將出台私家小客車拚車指導意見,其中涉及對公益性合乘的鼓勵支持、對合乘費用的分擔等。從中可以看到,拚車得到了政府一定的認可。

二、“拚”之依據

拚車的凸現,生動的演繹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魔力,這種自然自發生成的現象很有生命力。

(一)從個體角度看,拚車實現了帕累托改進,方便實惠。

從“拚客”角度來看,以河南大學最普遍的拚車路線“開封——鄭州”為例,通常同學們有三種方式去鄭州:1.坐鄭開公交,8元左右,每天固定時間準時發車,因其價格低廉,乘坐人數很多,比較擁擠;2.在離學校較遠的開封中心汽車站坐班車,18元,因價格偏高,乘坐的顧客較少;3.坐火車,價格從5元到15元不等,但火車站離學校遠,且存在火車晚點的風險。因此,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在學校西門拚車去鄭州,每人20元,4人一車。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付出了相對較小的成本,避免了乘公交車去汽車站和火車站的麻煩,更舒適方便,也不受時間限製。

從拚車服務的供給方來看,私家車車主麵臨的是昂貴的養車成本,若供求雙方在行車路線上一致,多一個乘客引發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車主在不影響自己行車方便的前提下得到了額外收入,同樣的,出租車司機也實現了既定成本時的利潤最大化。

在帕累托改進的過程中,需求的變動是因為消費者偏好發生了變化,消費者對拚車的需求增加,寧願付出高一點的價錢來拚車,也不願意擠公交車或付出更高成本來打車;供給的變動,對私家車車主來說是因為生產成本的變動,跟別人拚車可以獲得一定的費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車的成本,私家車車主願意提供更多的拚車機會,而出租車司機則受利潤驅動,所以供給也增加了,需求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使得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向右移動,供需雙方的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都增大了,實現了帕累托改進。

(二)從社會角度看,拚車增加了社會總效應,環保節儉。

汽車是典型的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不僅要付出買車成本,同時還需要付出燃油費、停車費等,過多的汽車也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和交通擁擠。拚車不僅可以緩解交通擁堵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空氣汙染,對於總的社會福利來說是一個大的進步,不僅滿足參與拚車的所有人的效用,還進一步減小了負外部性。

對於公交運輸體係以及出租車來說,拚車緩解了公共交通運輸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緊張狀況,而且使得公交公司不必為了滿足原來龐大的搭乘公交體係的人們的要求而購置新的公車,降低了公交公司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