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外戚之爭(1)
軍臣單於終於明白,原來所謂的馬邑隻不過是漢軍勾引他的誘餌,而那個馬邑縣令的人頭隻不過是個死囚犯的他,他被人家給耍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漢語軍臣單於還是明白的,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逃命!
十萬匈奴大軍瞬間跑了個幹幹淨淨,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負責截斷匈奴後路的王恢,看到匈奴浩浩蕩蕩的撤退大軍,嚇的一哆嗦,放著落水狗不敢打,就這麼瞪大眼睛行注目禮,目送匈奴歸故鄉!
武帝時代第一次對匈奴大規模用兵,號稱馬邑之圍,最終成為一場無功而返的遊戲。
有功大家跟著領賞,有過大家跟著遭殃,要說這次這事,雖說沒有幹掉匈奴大單於,但是自己沒有什麼損失,可以看做是無功無過!
但是劉徹不這麼想,自己親自指揮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動用了三十萬人,國庫的糧食都被吃了一半,銀子更是花了無數,最後換來的就是一場無功無過的演習?
如果這事沒有人背鍋,大家會怎麼看我,無能?無聊?還是無用?再說了,我頂著主和派那麼大的壓力打這一仗,如果沒有人頂缸,那些家夥肯定會拿這件事情說是,那我的麵子往哪放,我還怎麼做老大!
鍋,一定要有人背!
劉徹想來想去,能擔此重任的隻有王恢!
打仗是你挑的頭,沒打出結果你當然承擔後果。別人是沒有等到匈奴,情有可原,他作為主戰派,竟然臨陣畏縮,不敢與敵人交鋒,搞了半天,原來是個嘴炮將軍!
這種禍國殃民的家夥,留下也是個禍患,既然你非死不可,那就在死前幫朕一個忙,把這口大黑鍋背走,朕在心裏會感激你的!
王恢被判處死刑!
背鍋可以,為皇帝背鍋說不定還能得到不少好處,所以曆朝曆代經常有大臣主動給皇帝背鍋,蕭何當年就做過很多次,所以劉邦很喜歡他,但是有一點,鍋不能太大,拿命背鍋誰都不願意幹,王恢的家人趕緊到處找關係,希望可以救王恢一命,找來找去,找到了丞相田蚡!
作為百官之首,皇帝的親舅舅,如果田蚡都幫不上忙,那就神仙也救不了了。
王恢的妻子兒女砸鍋賣鐵,湊足所有家產,一起給田蚡送去:隻求丞相大人救王恢一命。
田蚡是個很仗義的人,在圈子裏的口碑也不錯,既然拿了你錢,就一定會幫你辦事,我辦事,你們放心!
為了不讓名聲砸在手裏,田蚡不惜血本,直接找到了姐姐—王太後,希望姐姐可以勸勸兒子,放王恢一馬。
但是現在這事,已經不是錢可以解決的,所以盡管王太後找了劉徹,依舊被拒絕,王太後也明白兒子的心意,勸不動就算了,比起弟弟的麵子,兒子的麵子更加重要!
所以說:皇帝要殺你,再多的錢也救不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做的好好的大行令,非要節外生枝,飛黃騰達的機會卻變成了索命無常,王恢知道大勢已去,在獄中自盡。
田丞相雖然事沒有辦成,疏通關係還是花了不少錢的,多退少補,看在王恢自殺的份上,不夠的部分就自掏腰包,不要你們補了。
王恢這事算是告一段落,但是田蚡卻因為飛揚跋扈,引出許多故事來,最終釀成武帝初年最嚴重的外戚之爭!
據史書記載,田蚡身材短小,麵貌醜陋,龍生龍,鳳生鳳,要說老娘姐姐都是大美女,田蚡怎麼也不應該差到哪裏去,但是在外人看來,田蚡跟做太後的姐姐站在一起,簡直就是兩類人,要不是別人介紹,打死也不會相信這是同母異父的親姐弟。
但他們姐弟有一點相同,為人處世,都很精明,不知道是不是遺傳自老謀深算的母親臧兒。自從被二次啟用以後,田蚡把外甥劉徹哄的服服帖帖,大事小事都聽取他的意見,他推薦的人大多數也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