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名臣時代(1)(1 / 2)

第三十五章:名臣時代(1)

朱買臣下崗沒多久,劉徹又想到了他,於是朱買臣又飛黃騰達了。在這要多數幾句,封建社會尤其是皇權極度強大的時代,皇帝的個人喜好對大臣的命運可以說是為所欲為,忠臣也好奸臣也罷,對於大有為之君來說一視同仁,聽說的就是忠臣,不聽話的就是奸臣,至於誰忠誰奸無所謂,大主意都是自己拿,他們隻要管好執行環節就可以了,滿足皇帝的要求就行。再說了,許多後世劃分的忠臣奸臣也沒有那麼清白,隻不過是他們的主張對後世的影響不同罷了,至於他們的出發點是為公還是為私,後人無法揣度,

既然如此:在皇帝麵前,無論忠臣奸臣,皇帝一言可以富貴榮華,一言可以階下囚,與你的才華才幹無關,隻與皇帝的心情有關。

朱買臣就是個例子,以前他曾經和大臣一起嘲笑過公孫弘,說他臨老入花叢,為了烏紗帽,失去了讀書人的氣節,現在他總算明白,公孫弘的所作所為不過是閱盡繁華後的一種智慧,是大起大落後的成熟,不是每個人都是汲黯,汲黯是可遇不可求的,想學人家的先看看自己有幾個腦袋,主父偃就是個例子。在這個君強臣弱的時代,反抗是毫無意義的,不但改變不了現狀,還會把自己搭進去,與其做毫無意義的反抗,不如明哲保身。

朱買臣懂了!

他開始學習公孫弘,他開始揣摩武帝的喜好,順著他的喜好提建議,做他想做的事情。

東越王餘善,欺軟怕硬,是個不安分的主,隔三差五反水,武帝決定興兵討伐他,朱買臣立即附和,並且提議吸取曆次征伐失敗的教訓,從海上進攻。

武帝立即批準了朱買臣的作戰方案,加封他為會稽太守,主導對東越作戰一切事宜。走之前,劉徹還特意調侃了朱買臣一通: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所以你這次回家要好好顯擺一下,至於鋪張浪費什麼的,朕都準了!

這句話說道朱買臣心裏去了。

漂泊半生潦倒,遭受無數冷眼,連妻子都離他而去,又有誰能在大富大貴以後對於衣錦還鄉無動於衷,也許有人會說:你的富貴與他人無關,做人要知道感恩,要低調。

我想說:你這樣做是扼殺人性,人性當然需要克製,但是過於克製就是虛偽。與其做個偽君子,不如趁著風光的時候痛快一回,人生得意須盡歡,何必金樽空對月,何況皇帝已經恩準了。

朱買臣的想法也是這樣的,隻不過這哥們想的更加誇張,他不但要衣錦還鄉,還想嚇大家一跳。

快到會稽郡的時候,朱買臣先行下車,把自己原來的破衣爛衫穿上,再把太守的官印藏在懷裏,打扮成叫花子的模樣回到了會稽。

會稽此時天氣正熱,朱買臣穿的又多,走到會稽的時候已經是大汗淋漓,累的氣喘籲籲,但做戲要做全套,即使再熱也的忍者,朱買臣這點職業素養還是有的。

到了城門口,終於遇見了熟人,大家一看,幾年不見,朱買臣還是那個朱買臣,都以為他失蹤了,沒想到還活著,不過還是一副乞丐樣,看著可憐,大夏天穿著一大堆爛衣服,知道的是朱買臣,不知道的還以為逃難的叫花子。有人可憐他,就給了他一把扇子,朱買車也不客氣,拿起扇子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