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元衡(1 / 1)

(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建中四年(783)舉進士,曆官比部員外郎、禦史中丞等職。元和二年(807)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元和八年複為宰相,元和十年,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

【津梁寺采新茶與幕中諸公遍賞芳香尤異因題四韻兼呈陸郎中】

靈卉碧岩下,荑英初散芳。塗塗猶宿露,采采不盈筐。

陰竇藏煙濕,單衣染焙香。幸將調鼎味,一為奏明光。

【釋義】

荑英,初生的草,這裏指嫩茶芽。

采采,盛貌。

明光,漢代宮殿名,也泛指宮殿。

【詳解】

佛教由於坐禪戒酒的需要,故在僧徒中提倡飲茶。而佛寺多修建在高山叢林之中,周圍環境又適於種茶。因此我國曆史上的名茶貢茶多出於名山佛寺。此詩即記述在寺院采摘新茶的情況與感受。

武元衡尚有《資聖寺賁法師晚春茶會》一詩,描述文人高僧在一塊品茗談禪的情景:“虛室晝常掩,心源知悟空。禪庭一雨後,蓮界萬花中。時節流芳暮,人天此會同。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