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啟(1 / 1)

(1336—1374),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王朝建立,授編修,參與修《元史》。累官至戶部侍郎。因文字獄被殺。

【采茶詞】

雷過溪水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竹爐新焙未得嚐,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詳解】

此詩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歌詠茶女采摘茶葉的勞動情景,並客觀地反映了茶農一年四季辛勤勞作,卻品嚐不到自己親手所製茶葉的現實。

【會宿成均,汲玉兔泉煮茗,諸君聯句不就,

因戲呈宋學士】

白兔如嫌桂宮冷,走入杏花壇下井。姮娥無伴每相尋,水底亭亭落孤影。

曾搗秋風玉臼霜,至今泉味帶天香。玉堂仙翁欲飲客,鹿盧夜半響空廊。

齋燈明滅茶煙裏,醉魂忽醒鬆風起。隻愁詩就失彌明,殘雪滿庭寒似水。

【釋義】

成均,這指應天(府名,治所在今南京)府學。

宋學士,指宋濂。

白兔,玉免,古代神話傳說月中有白兔。

桂宮,即月宮。

杏花壇,即杏壇,指南京的學宮。

姮(héng)娥,即嫦娥。

玉臼,玉製的舂臼,搗藥用。

霜,指玄霜,仙藥。

天香,指月中的桂花香。 玉堂,專指翰林院,又,玉堂為天上神仙所居之處,詩中合用兩意。

彌明,指軒轅彌明,他才思敏捷。

【詳解】

這是一場別開生麵的茶宴。由“玉堂仙翁”宋濂作東,在應天府學齋中深夜飲茗,聯句賦詩,而煮茶的水,是就地取材——府學東廟前的玉兔泉。詩的前半部分,詩人的生花妙筆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神話,以稱讚玉兔泉的“天香”。接著寫汲泉,煮茶——茶煙迷蒙。忽然,人們的醉魂被驚醒,原來是茶壺中響起了鬆風般的聲音。

【江村樂】(四首之二)

一犬行隨餉榼,群蛾飛繞繰車。江邊女去摘芡,城裏人來賣茶。

【釋義】

餉榼,送給田中勞動人的飯食,這裏指送飯的人。

繰(sāo)車,繅絲用具。有輪旋轉以收絲,故名繰車。

芡(qiàn),水生植物,俗稱雞頭,亦可食或入藥。

【詳解】

這首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水鄉勞作圖:一條狗跟隨主人去給田中勞動的人送飯,一群飛蛾在門前紡紗女人身邊飛來飛去,年輕的姑娘忙著去水裏采摘芡實,城裏商人下鄉來叫賣茶葉……

【過山家】

流水聲中響緯車,板橋春暗樹無花。風前何處香來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釋義】

緯車,紡車。

板橋,用木板架設的橋。

崦(yān),山。

焙(bèi)茶,用微火烘烤茶葉,是製茶的主要工序。

【詳解】

小詩繪出山村春景:紡紗聲伴隨著溪流潺潺,分外悅耳;陣陣春風送來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原來是山那邊的種茶人家在烘焙新茶。這一帶環境優美,自然茶好。但很好的茶香,要憑適當的火候,經一定的時間,才能漸漸地散發出來。看來明代山村中種茶戶的製茶技術已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