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1504),字原博,號匏(páo)庵,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成化八年進士,官至掌詹事府、禮部尚書。卒後諡文定,贈太子太保。工詩,書法亦擅名一時。
【飲玉泉二首】
龍唇噴薄淨無腥,純浸西南萬疊青。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名泉類中泠。
禦廚絡繹馳銀甕,僧寺分明枕玉屏。曾是宣皇臨幸處,遊人誰複上高亭。
垂虹名在壯神都,玄酒為池不用沽。終日無雲成霧雨,下流隨地作江湖。
坐臨且脫登山屐,汲飲重修調水符。渴吻正須清冷好,寺僧空自置茶爐。
【釋義】
玄酒,上古祭祀用水,後引申為薄酒。
登山屐(jī),南朝宋謝靈運尋山陟嶺,常穿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後因稱之為登山屐。
調(diào)水符,取水的竹簽。宋蘇東坡有詩題:“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複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身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水符。”
【詳解】
古人烹茶用水十分講究,陸羽在《茶經》中對飲茶選水也有獨到的見解,認為山水乳泉為上。我國名泉眾多,名氣頗大的有江蘇鎮江的中泠泉、無錫的惠山泉、蘇州的觀音泉、杭州的虎跑泉、山東濟南的趵突泉。吳寬此詩讚頌的是北京玉泉。據說,清代乾隆皇帝認為水質輕重是評定水好壞的標準,曾下旨特製一隻小型銀鬥,用它稱量過國內許多名泉水,結果北京玉泉名列首位,乾隆特地撰寫了《禦製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愛茶歌】
湯翁愛茶如愛酒,不數三升並五鬥。先春堂開無長物,隻將茶灶連茶臼。
堂中無事常煮茶,終日茶杯不離口。當筵侍立惟茶童,入門來謁惟茶友。
謝茶有詩學盧仝,煎茶有賦擬黃九。《茶經續編》不借人,《茶譜補遺》將脫手。
平生種茶不辦租,山下茶園知幾畝。世人可向茶鄉遊,此中亦有無何有。
【詳解】
作者自稱湯翁,這首七言古詩,極力描寫自己愛茶如愛酒,飲茶量很大。室內除飲茶器具如茶灶、茶臼之外,別無長物,有一閑暇便以煮茶為樂,終日捧著茶杯,伺候自己的仆人隻有茶童,來訪的客人都是一些茶友。有人送茶來,就仿照盧仝寫一首謝茶詩;煎茶後,又學著黃庭堅寫煎茶賦。自己寫了《茶經續編》和《茶譜補遺》等書,又在山下親自種了幾畝茶園。詩人奉勸世上人們多飲茶,飲茶會使你達到一種清靜虛空的理想境界。
【陽羨旗槍瀹更新】
碧甕泉清初入夜,銅爐火暖自生春。具區舟楫來何遠,陽羨旗槍瀹更新。
妙理勿傳醒酒客,佳茗誰與坐禪人。洛陽城裏多車馬,卻笑盧仝半飲塵。
【詳解】
吳寬嗜茶,並作有《愛茶歌》。這首瀹(yuè)茗詩,同樣表明了他對飲茶的喜好與獨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