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災中的在日中國留學生(2 / 2)

隨著福島核泄漏危機的加重,中國駐日使館主動協助災區華僑、留學生、研修生自願撤離,大批的災區華僑、留學生、研修生迅速向新機場、東京成田國際機場彙集,一時滯留機場人員劇增。為緩解駐日使館人手告急的情況,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向廣大留學生發出了召集誌願者協助工作的倡議。倡議發出後,關東地區的廣大留學生積極響應,短短時間內報名參加誌願者的人數超過100人,他們尚未從地震核輻射的恐懼中走出來,就投入到幫扶別人的工作中去,他們中有男生也有女生,年齡最小的還不到20歲,透著一臉的稚嫩,有的女生文弱的身姿卻透出內心的堅毅,在家人不斷催促回國的電話中,他們中很多人毅然決定推遲或放棄回國,甘當誌願者。

3月15日,第一批誌願者14人前往成田機場協助現場工作,另外6人前往駐日使館協助值夜班。之後,在學友會的組織下,開始分批分次24小時不間斷地安排留學生誌願者。

大災之後,天氣寒冷,餘震不斷,核泄漏烏雲籠罩,交通通信半癱瘓。麵對從災區湧來的人們,留學生誌願者在使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不懼辛苦,不怕委屈,在克服自身內心恐懼的同時還要不停地安慰疏導重災區的人們,一遍遍說服,一遍遍安慰。

張畢同學發揚他一慣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精神,在組織災區華人撤離的工作中,主動要求去第一工作現場——當時輻射值已經達到標準值100倍的茨城,協助中國同胞有序撤離,當他國內的老母親和妻子從電視新聞中看到他在茨城協助使館組織撤離同胞的情景時,全都哭了。張畢後來說,他當時沒有想那麼多,作為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副會長,他當仁不讓。日本大學的陳敏同學,不但自己積極申請做誌願者,還將夫人也拉著一起去工作。東京工業大學的胡婉瑩、毛爽和李添悅同學,當時也積極要求去茨城重災區,因人員安排限製沒去成,他們就又馬上趕到成田機場幫忙,一幹就是兩天兩夜。

從3月16日開始,誌願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成田機場,協助同胞們的信息登記與整理以及現場的秩序維護。15日到18日那幾天,成田機場等待登記的中國同胞持續保持在近千人左右,而且有些同胞情緒十分激動,需要不斷安慰。為了保證現場能夠有足夠的人手,留學生誌願者們克服各種困難,做到了現場24小時都保證有近20名誌願者。機場沒有休息的地方,晚上有時候還停電,也比較冷。有的誌願者在機場一幹就是30多個小時,嗓子都說啞了。累了,就坐在地上,輪班打個盹。東京工業大學的詹叢紅和邵妍,連續30多小時工作在機場,並負責現場誌願者的安排與協調,從15日中午一直工作到16日晚上,才坐最後一班電車回到學校。邵妍同學本來是買了去大阪的車票,最後放棄了車票,17日兩人又返回成田機場繼續當誌願者,一直堅持到19日工作結束;東京大學中國學友會的趙玉亮會長,在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後回到學校,又找了兩位同學與他一起再一次回到成田機場現場幫忙,並堅持到最後;張欣悅和趙明明兩位語言學校的學生,看到學友會在召集誌願者,主動報名要求參加。報名時,她們表示從16日開始,可以工作24小時。17日中午,誌願者總指揮韓冰與她們聯係時,她們說看現場有這麼多事情要幫忙,她們打算再繼續工作下去,當問到她們的誌願工作還能做多長時間的時候,她們說打算在現場一直工作到結束。最後她們一直堅持到18日使館增派了人手才撤離;順天堂大學的李香蘭,在機場忙了一天一夜後,本來說好第二天早上回去休息,但她看到第二天誌願者人手不夠,又主動留下來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回去休息。她還發揮了學醫的專長,主動照顧撤離災民;東京工業大學的陳子和同學,15日到17日那幾天白天一直在打工,但是到了晚上他還是主動要求過來當誌願者,一直堅持了3個晚上;上武大學的趙冰同學和日本大學的丁燁同學,連續工作2天後,還主動詢問後期的工作安排,表示願意繼續工作,隻要有需要,他們隨叫隨到。

回想過去的一幕一幕,關鍵的時刻需要的地方,都閃動著留學生的身影。他們在一次次的磨練中不斷雕琢自身的精神世界。

(供稿/駐日使館教育處、全日本中國學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