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題
作者:黃忠
他們很年輕,但充滿自信和朝氣;他們還很稚嫩,但毫無畏懼,勇往直前;他們身在海外,卻始終心係祖國;他們身上流淌著炎黃血液,卻大愛無疆。他們就是我們的留日青年學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裏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強烈海嘯,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強震和海嘯摧毀了許多日本人民的家園,也摧毀了眾多華僑華人、留學生、研修生的平靜生活。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迅速動員,在中國駐日使館教育處的指導下,立即啟動了緊急應急聯絡係統,發布地震緊急安全通知,提請在日全體中國留學生注意安全,並公布學友會緊急聯絡電話和郵箱,緊急通知各地區、各大學學友會立即聯係所屬中國留學生,確認並及時統計和報告本校中國留學生的安全情況。各地區和各大學學友會也立即啟動了應急機製,各級學友會幹部分頭聯係中國留學生,並及時通報情況,全日本中國學友會一個晚上就收集到近50多所大學學友會的回複(其中包括仙台和茨城),此後又陸續收到近百所大學學友會報平安的通報。
大地震發生後,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還是比較害怕,學友會的積極聯絡,給大家心裏帶來一些安慰。理化學研究所中國學友會會長王盛研究員,家裏有嬰幼兒,地震發生後,他沒有先顧及家裏,反而立即確認和統計該所中國研究人員的安全情況,王盛確認大家都沒有事情後,才回到自己家中確認家人的安危,理化學研究所中國學友會成為第一個報告該所全體中國研究人員安全情況的學友會;慶應大學中國學友會的劉鳳龍會長,地震發生後,立即積極聯係周圍的中國留學生並確認安全情況。電車中斷後,他又馬上聯絡校方和日本青年組織,為滯留在校內回不去家的中國留學生們提供過夜場地等支持和幫助;早稻田大學中國學友會的張博會長,夫人馬上就要臨產,還抽出時間,代表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去看望情緒不穩的留學生;東京理科大學的王衝衡同學,地震發生後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並向打工單位請了假,積極協助學友會進行聯絡,發布通知,準備物資與運輸等工作;橫濱國立大學中國學友會的呂學龍會長,積極聯絡橫濱地區的中國留學生,並及時發布警示信息,讓大家注意地震期間一些騙取彙款的行為;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劉學軍副會長在地震發生後,迅速建立了應急郵件組,協助全日本學生應急指揮中心及時發布各種信息;東京工業大學中國學友會的黎飛副會長,集合10多名單身居住的中國留學生到他家,為他們準備飲食,並相互安慰鼓勵;千葉大學中國學友會的宋武會長,第一時間準備好了中英日3種語言的捐款倡議書;全日本和東京地區學友會的韓冰、張畢與邵妍在地震發生後,立即輪流倒班,連續3天未眠,24小時聯絡各地區各大學學友會,發布通知,接聽學友會緊急聯絡電話,指揮各級學友會應對災害,及時向駐日使館教育處彙報各方情況。
地震發生時,學友會的優良傳統不光體現在現任幹部們的身上,還有一些前任會長們。當時正在日本出差的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原會長李光哲,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與學友會取得聯係,為全日本中國學友會啟動應急係統,為各級學友會應對災害提出建議和指導,並撰寫了防震防核輻射的常識文本提供給廣大在日華人和留學生,讓廣大留學生十分感動;仙台地區是此次地震重災區,地震時該地區中國學友會會長恰好出差在國外,學友會前會長曹鵬宇在地震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帶領仙台地區學友會積極聯絡東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安撫災區留學生情緒,並且協助駐日使館組織百多名老弱病殘中國同胞從災區撤離。
全日本中國學友會近年來不斷加強自身組織建設,不斷完善組織製度,學友會的緊急應急係統已經基本形成穩定運行的機製。雖然大地震發生後,有一段時間通信聯絡不暢,但各級中國學友會都紛紛根據各自情況主動開展工作,特別是災區附近的各學友會和各級幹部都能不顧小家顧大家,以大局為重,在應對緊急災害的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
大家對自己的第二故鄉日本發生這樣的災害都感到難過,3月11日地震當天,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東京城內的10餘所大學中國學友會還組織了緊急募捐,短短時間內募捐到近50萬日元。3月12日上午,按原定計劃,東京地區中國學友會進行改選,推選東京工業大學的韓冰同學為27屆東京地區中國學友會會長。簡單的選舉會結束後,駐日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讚孫建明再次希望各個學友會盡快推動應急係統的落實,積極與各校留學生們取得聯係,提醒大家保重身體,注意安全,給家人報平安。當天下午,韓冰代表東京地區中國學友會隨同駐日大使程永華一起將捐款交給了日本外務副大臣,並表示今後學友會將繼續組織募捐,希望與日本人民一起努力,為災區重建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