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
作者:唐立龍 王天芳
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中醫養生學更強調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和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中醫養生學繼承了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和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主張從綜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動。
中醫養生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協調髒腑(以髒腑的生理為基礎,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暢通經絡(包括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和開通任督二脈)、調息養氣(從保養元氣和調暢氣機入手)、綜合調養(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欲、調情誌、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藥物養生等)、持之以恒。
對於留學生來說,留學海外,身處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由於語言、氣候、生活、飲食習慣、風俗、思維和價值觀等諸多方麵的差異,往往會出現不少涉及生理、心理健康方麵的問題。通過前幾期的有關中醫學養生保健基本知識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健康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本期針對某些具體健康問題,向大家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供留學生朋友們參考。
胃腸病
1.胃火偏盛: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腹脹、便秘等。往往是由於高蛋白飲食、高脂肪飲食、大量喝咖啡、飲食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等所致。
飲食調理:飲食一定要有規律;適當控製飲食並調整飲食結構,中式飲食結構是較為合理的膳食結構,清淡飲食,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飲暴食、酗酒;多攝入食物纖維,多吃蔬菜水果、燕麥片、加粗糧麵包。
藥物調理:適當輔以消導、瀉火、通腑的中成藥,如健胃消食片、麻仁潤腸丸、三黃片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上脘、中脘、天樞等穴位。
2.胃腸偏寒:表現為胃痛、腹痛、腹瀉等。通常由於過量飲冷、食冷,飲食不規律導致。
飲食調理:生活規律,飲食調理,吃一些比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熱粥、熱麵湯等,忌飲冰水、直接食用冰箱裏的食物,少喝汽水及酸度過大的果汁,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選用具有溫裏散寒的調料。
藥物調理:香砂養胃丸、藿香正氣丸(水)、附子理中丸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穴位、艾灸、拔罐;足三裏、內關穴位的按摩及艾灸等。
注意:預防腹瀉主要應注意飲食衛生,餐前仔細洗手。當出現上吐下瀉不止或有發燒時應和醫生聯係。
睡眠障礙
1.時差:往往由於長途飛機旅行倒時差而出現的睡眠問題,患者會出現諸如乏力、困倦、頭暈等表現。
對策:最好自行調節,比如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條件,放鬆心情,洗個熱水澡,食用蘋果、香蕉、橘、橙、梨等芳香味水果鎮靜安神;並適當輔以一些藥物(褪黑素等)。
2.失眠:由於環境變化、精神緊張、壓力較大,或者生活不規律、大量飲用咖啡、茶葉等因所致。
生活調理:保持情緒穩定,性格豁達開朗,克服睡眠心理障礙;適當增加體育鍛煉;中午後不飲用咖啡、茶葉;睡前2小時減少緊張的學習工作,保持心情愉快,用熱水泡腳,喝杯熱牛奶;聆聽舒緩而有節律的音樂或聲響,例如大提琴奏出來的音樂、蟋蟀叫、滴水聲等,這些聲音可以在放鬆身心的同時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改正睡前飽食、喝酒、看刺激書刊等影響睡眠的習慣,讓自己的生物鍾有規律地進行。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安眠、百會、神門、湧泉、三陰交等穴位。
藥物調理:適當服用中藥、褪黑素等。
注意:睡前10分放鬆心情異常重要,應盡量做到:溫水洗腳,足底按摩,每夜臨睡前盤腿而坐,左手對右腳,右手對左腳,來回摩擦腳底,由輕到重,2分鍾左右;舒展身體;尤其針對夜間伏案工作者,需要輕揉輕拍雙肩及頸兩側。可采取俯臥位,輕揉兩側腰背部,手掌來回擦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