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由上海商務總會領導的反美愛國運動是中國新興資產階級第一次站上曆史舞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以積極的發式促進了中華民族的一次新的覺醒。
雖然這次抵製美貨運動最後迫於壓力走入低潮,但它迫使當時的清政府終於未敢同美國政府續簽限製華工禁約,並對07年開始的江浙拒款保路運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次保路運動中民眾社會爆發了第一次公然與清政府對抗的言論與行動,有的憤而表示“寧死不借外債”,商人力求自治自立的階級意識明顯增強,日益嚴峻的民族經濟形勢使他們認識到“天下隻有自立,決無依賴他人之道”。
抵製外貨這一反對帝國主義,維護國家主權的新鬥爭方式也是在05年的那次反美運動中誕生的,而這一手段如今被廣州粵商自治會運用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抵製日貨運動正在積極地醞釀中。
正月初四,也就是1908年2月5日,日本貨輪二辰丸裝運軍械,在澳門附近的九洲洋海麵卸貨,被中國海軍巡船抓獲,將船械扣留,並將日本國旗卸下。船上有槍支九十四箱與子彈四十箱,是澳門武器走私洋行廣和居委托運送的。日本船主當場認罪,表示願意接受處罰。
消息傳到檳榔嶼已是三月,李秉衡得知此事後極為憤怒,本來以為曆史上的二辰丸事件將不會發生,目前國內各個革命組織都是向複興公司訂購,沒料到還有人向日本人訂貨。他在辦公室裏大發脾氣的時候,居正等人都在。居正即便是老資格,但也大氣不敢出,這次共進會由李秉衡引薦,向南洋華商籌了一筆款子,本來是讓他們在長江流域幾省發展會員,辦報與宣傳革命思想所用。即便這一點也顯出了李秉衡等人的大氣,同盟會內部甚至有不少非議。沒料到焦達峰等人江湖習氣太重,為報複複興公司不免費提供軍火,故意委托澳門方麵幫助訂購日械。
居正自知理虧,也沒有幫共進會中人辯解,本來共進會成員大部是江湖會黨與哥老會等幫派,人蛇混雜,難以控製,如今種種弊端顯露無疑。
正月初五日(2月6日),兩廣總督張人駿電外務部,報告二辰丸運械被扣一事。其電曰:“頃據水師巡弁李炎山等由澳門電稟:日商船第二辰丸裝有槍二千餘隻、碼四萬,初四日已刻到九洲洋中國海麵卸貨。經商會拱北關員見證,上船查驗,並無中國軍火護照。該船主無可置辯,已將船械暫扣,請示辦理前來。查洋商私載軍火及一切違禁貨物,既經拿獲,按約應將船貨一並帶回黃埔,以憑照章程充公按辦。謹先電聞,並請照知日使。”
但誰也沒料到這一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事故。
日本船主認罪倒罷了,但日本政府卻夥同葡萄牙政府與英國人赫德進行幹預。
2月14日,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向清外務部發出抗議照會,硬說二辰丸擁有運載軍火進入澳門的準單,該船並未在中國領海卸貨,該地屬澳葡領海。反誣清政府越境截捕商船,且舉動野蠻;要求清政府“速放該船,交還國旗,嚴罰所有非法之官員,並陳謝此案辦理不善之意,以儆效尤”。
葡公使柏德羅也於2月18日照會清廷外交部,指該船被拿,有違葡國所領沿海權,並有礙葡國主權。
連清廷養不熟的狗奴才赫德都叫囂要清廷承認誤扣日船,發還船隻,並對著日本旗鳴炮向日人賠禮並賠款。
即便清廷一再退讓,但林權助夥同柏德羅與赫德串通一氣,百般抵賴,並反誣中國兵船非法進入澳門葡屬海域。
迫於壓力,清政府竟然全部接受日本方麵的5項無理要求。是日,九洲洋海麵的清軍水師軍艦按日本提出的條款,在九洲洋釋放日商船二辰丸號,並鳴炮21響,向二辰丸號致歉。
據在香港的馮自由發回的消息,當時岸上許多聚集的中國人痛哭失聲,群情激憤。
消息傳出,舉國上下引為大恥。同日,粵商自治會為“二辰丸”案舉行數萬人大會,定當日為“國恥日”,當場燒毀日貨。決定推行維護主權,抵製日貨運動。40天內,僅廣州口岸日貨進口已減少近300萬元。
香港報紙報道“二辰丸事件”消息後,還發表了反日言論。於是,香港華人掀起抵製日貨運動,搗毀出售舊貨的商店,包圍西環貯藏日貨的倉庫。
廣西與上海後來居上,聲勢有過之而無不及。孫先生坐鎮廣西已數月,在各地都有深入人心,發起抵製日貨行動後,群起響應。
李秉衡卻知道這場抵製日貨運動將會持續一年多,為了聲援粵港等地,他讓黃仲涵與吳世榮兩人迅速組織發起南洋華商共同抵製日貨的行動。本來複興公司與合作夥伴的商品已經大量占據了南洋市場,眼下更是一個打擊日本商品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