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前,我斷然不敢如此行事,如今歐洲兩大集團對立,英國與德國軍備競爭影響到了許多國家,隨著矛盾的日益尖銳,難免一場大戰。從前年開始英國人的勢力便從世界各個角落回縮,而南洋也在其中,最為重要的遠東甚至靠著他的盟友日本出麵,而自己則遙控指揮。可以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大機遇,如今不在南洋立國,並將這片資源富庶之地攬入懷中為我中華所用,將來後悔莫及。要是沒有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牽扯他們的精力,美國在旁邊打秋風,我們在南洋寸步難行,別說挑戰英國人,就是打了荷蘭人保不定就有一大堆的列強國家出來幹涉。事實也證明,荷蘭人被我們打的潰不成軍,即便他們的本土艦隊到來也奈何不得我們。而英國人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到時候我有的是辦法讓他們妥協,況且他們不妥協也不行,時間不允許他們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我準備在歐洲爆發大戰前再蘭芳迅速建立一個工業基礎,到時候就可以大發戰爭財。戰爭紅利,不僅是利潤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到時候交戰國不得不依賴殖民地的資源以及中立國的商品、貸款、資源以及一切戰爭所迫切需要的東西。目前在四川等西南省份開始布局工業基地不僅是為了在國內壯大革命力量,也是為了在將來分享戰爭紅利。在哪之前,我們必須完成國內的統一哪怕是半統一,然後利用歐洲大戰發展國內經濟,最為重要的是,這是個收回喪失的國家主權的最佳時機,這便是我說的政治上的好處。”
孫中山與陳其美早就作好了與他秉燭長談徹夜的準備,沒想到剛開始談到正題,李秉衡就給了他們一個驚人的判斷。
“光華,這歐洲爆發戰爭的推斷我們已經聽到過很多了,但許多人都認為最多就是一場局部戰爭,就如克裏米亞戰爭一般。這歐洲,真的會有一場大戰嗎?”孫中山有些遲疑的問道,沒想到李秉衡不但判斷歐洲會有大戰,而且已經為了這場大戰提前布局,真不應該說他是先知先覺還是一意孤行,但又與他向來沉穩的性格不符。
“不錯,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勢必將是一場世界大戰。”李秉衡斬釘截鐵的說道,當前最緊要的就是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對方,也好為將來省些事情。
陳其美直覺的感到將來這場可能的大戰必將波及到中國,而在這場風暴中做對選擇的人必將成為國家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李秉衡所說的收回國家主權,這是每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中國人所夢寐以求的,當前中華的精英們太渴望祖國的強大,太渴望擺脫列強的控製與剝削。向來以英雄自居的他眼神中閃現出了熱烈的神采,炯炯的望著李秉衡,“光華,你必定對將來我們中華從大戰中得到的回報有所預見也有所安排,對不對?”
“不論誰是戰敗國,蘭芳都將從戰爭中得到巨大的好處,並不是現在跟德國人走的近就希望德國贏得戰爭,而是盡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英國人雖然現在在找我們的麻煩,但並不表示將來就不能成為朋友,對嗎?”看著侃侃而談的李秉衡,兩人都從他的隨意的口氣中證實了他已經對將來的變局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其實李秉衡對蘭芳在將來的一戰中所取的態度以及準備都有定計,不過這暫時還是他一個人的秘密,並不想拿出來與人分享。而國內不管依循曆史原路,還是走向另一條道路,特殊的國情都決定無法保持中立,必須加入一方以得到相應的權益,而這一方,必須是戰勝方,而所得到的權益,也必須是與實力劃等號的權益。
所以,當前的目標是加快蘭芳的工業進程,以及在西南數省盡快完成一個工業布局。
雖然剛剛從李秉衡這裏得到的信息太過驚人,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況且根據他這兩年在南洋的大動作以及在國內的布局,都證實了他的遠見。帶著習慣性的信任與對將來如果真的爆發大戰革命黨人將要做的工作,都成為了兩人心中的滿腹心事。
孫中山不禁對蘭芳在下一步所能取得的成績有些期待起來,同盟會的確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如李秉衡所說的,組織無力,管理混亂,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有的同盟會員居然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同誌,更有無數身跨數黨的同誌,各地革命活動也是各自為戰,互不相通,而且缺乏互助。雖然立即改組有很大的困難,自己也沒有把握迅速統一同盟會中同誌的思想,將同盟會高速運轉起來。但目前加大與李秉衡在西南幾省的合作力度,乃是當務之急。
也許是該讓他們這些老頑固好好端正架子,爭取雙方合作的時候了。孫中山想到幾位元老想收服李秉衡的心思以及汪精衛等後起之秀對李秉衡的嫉妒之心,不由長歎一聲,揉了揉太陽穴,喚著陳其美一起去休息了。
李秉衡腦中還在反反複複的想著幾個重要的布局還有沒有遺漏,眼下離一戰爆發還有五年多點,剛剛是一個五年發展規劃。
想到後世建國後的五年規劃,有些神思飄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