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節 德屬非洲殖民地(2 / 3)

目前的海軍戰略離不開李秉衡這個名字,南華的造船能力,以及中國的造船潛力,已經無法忽視。

“聽說中國肆無忌憚的建造船廠,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在有些輕紡企業,隻剩下一些女工。這倒是件好事,他們尤其需求技術工人,這個缺陷使得他們的造船能力將會受到極大的限製。”

費德雷大笑著用手摩挲這光滑的手杖,這跟首仗是從南華送來的,居然貴的要命,要十萬英鎊一根,說是限量版。

要不是他當初力主對南華進行教育援助,以及在工業與貿易上進行合作,這根手杖是到不了他手上的。

據說全世界這樣的手杖隻有三根,除了張振勳手中的一根,另一根在德皇威廉二世手上,這讓他頗為得意。

李秉衡的確是根據個人喜好來行事,隻因為他的善意,便盡可能的進行回報,而其他大佬,甚至是英國王室,似乎並不在他的眼中。

這證明,李秉衡還是好拉攏的,隻要表現出誠意與耐心。

威海衛談判的愉快結束讓丘吉爾心頭一塊大石落下,大英帝國已經不需要那裏,何苦要讓這個不再重要的地方成為一根橫在中英兩國之間的一道鴻溝。

“這個國家倒是有意思,聽說他們注冊在案的女工人數已經超過了兩百萬。除了生孩子,中國女人居然還能有這樣的功效。難道中國也因為打仗,集中了大量的男人嗎?”

丘吉爾說的,弗德雷並不認同,在歐洲,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趨勢。

戰爭剛爆發沒多久,歐洲國家便開始了盡最大限度的動員男性參軍,這使得許多工業部門人手吃緊,不得不大量使用女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女人們是不被看作為“人”的。直到一戰爆發,男人們都被征去做了戰士,留下的隻有老幼婦殘,那個時候,養家做事的就隻有女人了。於是女人們就出去工作,掙錢養家。

雖然她們和男人做一樣的工作,她們得到的工資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因為這是戰爭時期的無奈之舉。

可是,中國不一樣,他們將女性參加工作視為合法合理,大量的女性走進了輕工業,甚至是重工業部門。

這使得中國社會的婦女解放運動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支持,婦女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這倒也是,看看我們英國的小姐太太們,她們隻知道沙龍,宴會,各種奢華服裝,還有化妝品、絲襪,以及高跟鞋等,該死的,這些大部分來自南華。她們這些嗜好對國家毫無幫助,反而是在幫助南華的那幫黑心資本家斂財。”

一想到這個,丘吉爾便一陣的火大。

如果那些婦女將花費在那些奢侈品上的資金用於造艦,英國海軍能多上好幾艘超無畏艦,這真是讓人惱火。

“哦,對了,聽說格雷的女兒到後方誌願團去當了救助護士,這真是太好了,不僅是蘇格蘭貴族,我認為,英格蘭貴族子女都應該加入這一行列,於己於國都有益處。”

費德雷點頭說道:“我倒認為應該讓女同胞們做點事情了,與其讓她們繼續做無謂的消費,不如讓她們去創造價值。”

事實上,他名下的產業都開始大量雇傭女性,這可以節省工資支出。

在這戰爭年代,誰都不容易。

戰爭期間,女人們的主要工作是軍事工業中的軍需部分,事實上很多女性能夠同時在勞動者和家庭婦女這兩個角色中遊刃有餘。

此時女性們的工作選擇已經從原來的家庭教師或手工織品者擴展到軍需品的生產者。她們工作的最初動力都是希望獲得更好的福利待遇,因此戰爭對她們來說無疑是增多了她們的機會。

軍需產業工作繁重,很多女性必須整個星期工作並且沒有假期。同時工作中產生的廢氣和有害氣體對她們的身體健康都極其有害。

另一個女性工作者數量不斷增加的行業是銀行業。戰爭中大量資金運轉和文件抄寫使得銀行對勞動力的需求急劇增加。

相對軍需業而言,銀行職員的工作並不需要太多特別的技能和體力要求,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剛剛涉足工作的家庭女性。

她們對“工作”的定義並不是撐起家庭的經濟支柱——至少在戰前並非如此——更多的是有限的內務工作,如家政、家庭教師、手工織品者。

這與中產階級對家庭女性的理想是完全衝突的,不過,費德雷需要這個,隻有這樣,國家才能有效快速的實行戰時機製,集中一切力量應對戰爭。

阿曼達也在關心著這一問題,李秉衡在寫給她的信中說道,這些年來英國的人口比例一直是失衡的,女性多於男性,而一旦戰爭使得英國男性人口大量折損,那麼巨大的性別比例,將會使得英國女性陷入極大的不利局麵。

戰爭會造成大量的寡婦,以及戰爭時代的大量剩女,加上女性不得不走上大量的社會崗位,使得女性工作成為普及。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戰爭結束後,大量的男性退役,女性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