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節 帝俄的暗流(2 / 2)

安娜斯塔西婭的兩個大姐姐生下的男孩都是血友病患者,唯一也生了男孩但是同樣正常的,還有瑪麗亞大公。

帝俄貴族普遍希望瑪麗亞大公能夠即帝位,成為新的女沙皇,然後她的兒子將來能夠接她的位子,為羅曼諾夫保留純正俄羅斯血統。

安娜斯塔西婭大公的兒子彼得,是俄羅斯與中國的混血兒,這是這些封建貴族以及部分大官僚大地主所不能接受的。

他們固有的思維中,仍然對中國有歧視,即便這個國家很有可能會在戰後成為當世第一大國,而且帝俄也極度依賴於中國。

如果是歐洲血統,當然沒問題,關鍵是彼得身上有黃種人的血統。

這點連李秉衡都無可奈何,歐洲人一直歧視黃種人,白種人至上的思想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白人。

不過帝俄的大部分資產階級都傾向於安娜斯塔西婭大公,畢竟他們的利益是與中國分不開的,如果將來彼得即位,那麼目前帝俄的政策就不會變,依然與中國交好。

如果瑪麗亞大公即位,將來皇位依然在俄羅斯貴族中傳遞,那麼將來的國策就說不定會改變,目前的共同攜手發展勢頭,說不定會就此終結。

帝俄是極少的沒有實行君主立憲製國家,但是政權結構卻是貴族與資產階級共享權柄的,這都是建立在有中國為依仗的基礎上的。

如果彼得不能成為將來的沙皇,那麼與中國的關係,將會進入一個新階段。

資產階級不希望看到這一幕的發生,彼得成為沙皇,將來符合他們的利益。

為此,帝俄目前暗流湧動,兩方已經開始暗暗較勁。

李秉衡到了新西伯利亞之後,並沒有接見任何帝俄方麵的要員,而是選擇了與阿列克謝等人呆在一起。

帝俄各界共同協商之後,決定支持授予尼古拉二世大帝的稱號。

在俄羅斯帝國曆史上,隻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曆史活動舞台。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並因積極幹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

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強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葉卡捷琳娜時代奠定的基礎。

現在將尼古拉二世與開國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帝相提並論,極為榮耀。

尼古拉二世在位時,丟了皇位,被蘇俄革命成功,幾乎滅亡了皇朝,可是他在新西伯利亞重建了俄羅斯帝國,並且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硬生生的從無到有,將帝俄建成了一個蒸蒸日上的準大國。

現在蘇俄正在爆發大戰,將來重新入主歐俄,有著極大的可能性。

尼古拉二世也是帝俄曆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君主,經曆了下台,神奇的被救,奇跡般的在西伯利亞重新崛起。

阿列克謝等人對帝俄民間的善意,感到萬分的高興。

但是阿列克謝焦慮的告訴李秉衡,目前帝俄的有些輿論他已經無法掌控。

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推波助瀾,要求帝俄出兵葉卡捷琳娜堡,向蘇俄發起進攻。

之前就鬧了好幾次,都被阿列克謝強行壓製住了。

但是德國接連兩次失敗之後,照道理這些人應該消停了,但是他們卻鬧的更加厲害。

他們害怕德國再次失敗,而他們失去回到歐俄的希望。

目前德國正在組織更大規模的攻勢,帝俄已經有人前往柏林,與德國聯係,希望能夠攜手作戰。

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帥也開始計劃向蘇軍反撲,他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據點,誘使蘇軍深入,蘇軍在不斷進攻中,戰線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揮剛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向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蘇聯西南方麵軍發起反擊,至3月2日,西南方麵軍遭到了重創,其第5集團軍遭到了毀滅,3月6日,德軍開始向哈爾科夫進攻,3月14日,蘇軍被迫放棄一個月前剛剛攻占的哈爾科夫,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麵的奧博揚地區,為防止戰線的徹底崩潰,蘇最高統帥部把第1坦克集團軍從列寧格勒南調,此外第21和第64集團軍也被從斯大林格勒調至這些方向,此後,戰線趨於穩定。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

蘇德雙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展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