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節 最終結局(完)(2 / 3)

4月6日,中國與南華分別向英國、法國、美國宣戰。

之後便是一塌糊塗的宣戰,同盟國一大幫的國家唯恐天下不亂,紛紛向中國為首的軍事集團宣戰。

4月10日,中國與南華聯合發布聲明,成立大中華聯邦共和國,聯邦成員國為:中國、南華、西印度共和國(果阿三地)、也門共和國、蘇裏南共和國、塔克納共和國、東非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不裏士共和國、緬甸共和國、阿依努共和國、格魯吉亞共和國、亞美尼亞共和國、阿塞拜疆共和國。

新加坡與馬來亞並入南華,成為南華的一個省份。

另外,日本本土並入中國成為關東省,阿薩姆共和國與尼泊爾也並入中國,成為一個省份。

4月11日,緬甸共和國率先向下緬甸的英國殖民軍發動攻擊,打響了戰爭第一槍。

緬甸共和國將來在恢複緬甸全境後,整體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並入中國,將來越南等中南半島都將按照此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包括印度,都要全部拿下,哪怕為之付出難以想象的占領費用,印度這個民族天生就是用來奴役的。

中國在對蘇俄宣戰後,就一直忙於武裝龐大的軍隊,卻沒有將它們派上蘇俄戰場。

4月12日,聯邦艦隊將英國在新加坡的分艦隊堵在了港內,英國分艦隊投降,新加坡英軍全體投降。

4月13日,350萬中國國防軍向中南半島以及印度發起了鋪天蓋地的攻擊。

到年底中國還將武裝560萬國防軍,而且在明年年底要達到1000萬陸軍。

除此之外,南華也將之前動員的200萬陸軍投入了戰場,除了向澳大利亞發起攻擊,其餘的都派往了海外聯邦成員國。

在菲律賓的美軍並沒有膽量觸怒南華,根本就不是南華的對手。

菲律賓成為了美國孤懸海外的領土,一旦遭到圍攻,卻沒有辦法救援。

除非進行一場海上決戰,殲滅中國與南華的聯合艦隊,否則,美國隻能固守本土。

就在美洲,美國還要防範華人作亂,更要防範蘇裏南共和國與塔克納共和國。

不過,既然南華並沒有發動對菲律賓的攻擊,美國也就不敢發動對南美洲兩個中華聯邦成員國的攻擊。

到了7月,國防軍攻陷了河內,並且占據了緬甸全境,除了發動對越南南部的攻擊,以及橫掃柬埔寨、老撾與暹羅,其餘的部隊都調往了孟加拉。

7月5日,聯合艦隊炮轟加爾各答,海軍陸戰隊隻用了兩個小時就控製了岸防設施,整個加爾各答都向國防軍敞開大門。

加爾各答攻防戰役正式開始,這裏有著英國殖民軍與印度獨立組織建立的武裝,之前雙方還在狗咬狗,現在他們攜起手來,共同抗擊“侵略”。

中國對印度人的種族歧視讓印度人感到畏懼,所以,抵抗很激烈。

在殖民地時期,從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這裏的抵抗毫無意義,之前由於糧食都供應給了狗日的英國佬,數百萬加爾各答人餓死,所以雙方並不能攜手合作。

攻陷了這裏,對整個印度的震懾可想而知,對英國本土的打擊可想而知。

緬甸國防軍與暫時還未整編進國防軍的緬甸政府軍進入加爾各答,並且配合聯合艦隊沿著印度東海岸拔除港口城市的抵抗。

除了南路軍,中路軍從錫金出發,攻入巴特那,並且進一步向印度中部深入。

北路軍則由中亞方麵軍與西北方麵軍主導,擊穿阿富汗之後,向印度大沙漠運動。

而西路軍則從果阿三地出發,向印度大城市孟買發起攻擊。

8月20日,從澳大利亞傳來好消息,聯邦軍隊兩個集團軍40個師的兵力橫掃了澳大利亞西海岸,並且成功的拿下了珀斯。

目前聯邦軍正在準備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依托珀斯,不斷的東進,蠶食澳大利亞的繁華地區。

西半個澳大利亞基本全是沙漠,除了西海岸地區,以及珀斯往東的一路,其他基本都是不毛之地。

這也是澳大利亞人口至今才剛剛突破千萬的原因,適合人安居的地區並不多。

南華軍隊同時在基茨港與凱恩斯登陸,發動了北部攻勢。

為了盡快完成澳大利亞的占領,以及向中東與非洲發起攻擊,聯邦在印度扶持親華政府,代為管理已占領土地,並且勸降仍在抵抗的土地。

目前不值得在印度浪費兵力,而是早日完成對中南半島的清掃,以及澳大利亞的占領,盡快準備登陸歐洲。

英美在將注意力放到中華聯邦身上的同時,納粹德國趁機開始了反撲,恢複了在保加利亞等國的秩序。

畢竟相比納粹德國,中華聯邦更為凶惡。

相比納粹德國的四下出動,蘇俄卻保持著克製,隱忍著觀察格局演變,仿佛打定主意要坐山觀虎鬥。

到聖誕節為止,印度全境基本蕩平,中國成功的將印度一分為三,巴基斯坦、印度以及西印度,孟買在內的大片領土並入了西印度共和國,孟加拉成為了中國的一個省,斯裏蘭卡成立民主共和國,加入中華聯邦。

而中南半島的抵抗勢力更是被一掃而空,空前強盛的大中華聯邦讓中南半島土著看到了希望,他們畢竟也是中華體係的一員,至少中華聯邦這麼認同。

12月11日,聯邦軍隊攻陷了澳大利亞奧古斯塔港,與英美聯軍對峙在墨累河,同時北路軍則與英美聯軍在朗裏奇與羅格漢普頓一線連番激戰。

以新西蘭為依托,英美聯軍集結了兩國大部分的艦隊,運送了250萬軍隊,想要包圍澳大利亞,將中華聯邦主力拖在澳大利亞。

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徹底的撕破,毫無遮攔。

轟轟烈烈的北美華僑移民潮前所未有,除了南美洲的兩個共和國,其他的都回到了故土。

12月17日,趕在聖誕節之前,之前在印度的軍隊組建了遠征軍,一路向西進發,想要征服整個中東。

中國提前完成了動員,500多萬軍隊走向了各大戰場。

1949年,是納粹德國在西線反攻的一年,也是納粹德國與普魯士王國瓜分歐洲的一年。

而中國與南華的軍隊則占領了整個中東,並且帶領一幫非洲小弟,徹底的告別了殖民時代,完成了在非洲的君臨天下。

1949年6月,中華聯邦軍隊帶領十四個非洲國家的軍隊,征服了埃及、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

1949年7月,中華聯邦發動了對菲律賓的攻擊,到年底基本占據了菲律賓全境。

同年年底,聯邦軍徹底的將英美聯軍從澳大利亞大陸趕下海。

在這年12月底進行的海上決戰中,中華聯邦十六艘巨型航母加上三十四艘通過改裝而成的航母,在戰列艦編隊的護衛下,與英美海軍在比斯開灣決戰,聯邦海軍以微笑的代價取得了完勝,將英美海軍主力送進了大西洋底。

1950年1月3日,聯邦艦隊炮擊英國沿海城市,一連十餘日,世界為之集體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