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再次陷入了危機,普魯士王國發起的多國合擊,讓蘇俄前期取得的戰略優勢化為烏有,並且各個戰場的蘇軍陷入了包圍。
要不是對方兵力不足,蘇軍隻怕要吃個大虧。
英美等國則目瞪口呆,眼看著蘇俄在漫不經心之下吃了個大虧,也為蘇俄的前景開始擔憂。
蘇俄空有數百萬的陸軍,卻遭到了7國聯合起來的圍攻,其中更是有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
這引起了英美的警惕,即便不待見蘇俄,但是中國這個極度危險的國家這個時候冒出來,無疑讓他們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蘇俄被牢牢的牽製住,意味著他們需要獨自麵對德軍。
之前的戰事並不順利,蘇俄之前在東線風光無比,但是盟軍卻在齊格菲防線前吃了不少的虧。
德軍順勢攻入了羅馬尼亞,短短的幾天內進軍至敖德薩與蘇軍對峙,讓德國取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敖德薩的蘇軍兵力並不足,莫斯科連續抽調了兩次兵力,趕回伏爾加格勒布防。
這意味著德軍將不用因為東線的巨大壓力而部署重兵,相反,他們可以任憑普魯士王國在東線的馳騁,他們則回過頭來對付盟軍。
普魯士王國發起的聯軍戰役基本開始了相持階段,前期的狂飆突進在蘇俄的收縮兵力下宣告結束。
麵對蘇俄這個硬骨頭,顯然還沒有到全麵進攻的時候。
斯大林下達了進一步動員的命令,並且宣布蘇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一直到1947年開春,局勢依然這麼的維持著,雖然交戰各國互相征戰,但是都沒有超過百萬人的大會戰。
反複的拉鋸戰消耗了各國極大的精力,包括中國在內。
畢竟中亞方麵軍進攻伏爾加格勒麵臨著後勤補給的高昂代價,李秉衡並不願意看到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他的眼光放在了英美身上。
1947年4月15日,在俄羅斯帝國彼得四世的登基大典上,李秉衡告訴斯大林的特使,要想停戰,除非在以下問題上達成一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獨立,阿斯特拉罕並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外高加索三國並入大中華聯邦,普魯士王國合法的擁有利沃夫等原波蘭土地,並且承認波蘭獨立,波蘭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普魯士王國得到了目前占領的土地之後,國土麵積達到了目前德國本土的四分之三,可見又一個歐洲強國冉冉升起,波蘭則徹底的喪失了強大起來的希望。
斯大林當然不會答應,這是蘇俄的恥辱,蘇俄並沒有戰敗。
4月21日,蘇俄向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俄羅斯帝國與中國相繼宣戰。
當戰爭再次降臨之後,整個中國都開始沸騰了。
自從滅絕了日本之後,國際談中國而色變,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公然對抗中國,即便強大如美國。
現在蘇俄向中國宣戰,引爆了壓抑已久的中國。
繼南京政府向蘇俄駐華大使遞交了宣戰書後,中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動員,到年底將武裝300萬陸軍,到明年年底,總兵力達到650萬。
南華則繼中國之後向蘇俄宣戰,並且開始動員。
南華的幹脆利落,讓世界大為震驚,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一直被很深的隱藏著,這次忽然無比強勢,讓世界為之矚目。
5月中旬,首批援軍75萬人抵達了阿斯特拉罕與喀山前線,彼得四世親自到達前線督戰。
5月21日,彼得四世在葉卡捷琳堡宣布,將在年底正式施行君主立憲,俄羅斯帝國徹底進入民主時代。
消息傳出,俄羅斯帝國各界紛紛歡欣鼓舞,內部的隱患被很好的消除,舊勢力也因為對蘇俄的戰爭而轉為支持彼得的決定。
俄羅斯民眾更是認為,彼得此舉將會給俄羅斯帝國注入新的活力,繼彼得大帝之後,又一位新彼得大帝正在帶領俄羅斯帝國走向輝煌。
俄羅斯帝國並不能夠支撐於蘇俄的正麵對抗,在之前止步喀山,就是個例子,但是中國國防軍加入到喀山戰線後,蘇俄的壓力開始加劇。
這次仍然以練兵為主,各部隊輪番上陣,仿佛這不是攻堅戰,而是一場要塞進攻演練。
德國與盟軍在西線依然僵持不下,各大戰場仍然是沒有大的改觀。
斯大林明白,以中國為首的聯軍並沒有盡全力,而是在消耗,在牽製,英美盟軍有難了,他們要獨自麵對德軍,而且德軍在沒有後顧之憂後,形勢好轉了很多,加上普魯士王國暗中的支持,盟軍恐怕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也就是說,蘇俄越反擊的激烈,敵軍就會壓迫的更緊,所以目前蘇俄也在積蓄實力,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役。
相反,整個1947年到1948年夏天,盟軍一直是以無數的屍體來換回每一寸土地的爭奪。
英美開始譴責中國為首的聯軍是在為法西斯勢力張目,並且敦促中國盡快結束對蘇俄的戰爭。
隨著損失越來越大,英美的耐心也在一點一點的喪失。
英國的各大殖民地獨立浪潮此起彼伏,無法從殖民地得到半點好處的大英帝國,隻能依靠加拿大與美國的幫助,勉強進行歐洲的戰爭。
1948年正月十五,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遊行,抗議英國當局對當地的壓榨。
英國殖民地當局迅速出動,逮捕了多名遊行組織者,並且強行鎮壓了遊行隊伍。
鎮壓演變成了動亂,新加坡各界一致通過了成立民主政府的決議,並且向民眾分發槍支,抵製英國殖民當局的殘暴鎮壓。
在馬來亞各地,已經爆發了多次交火,英國殖民軍損失慘重。
這次“元宵節起義”注定要載入史冊,新加坡臨時政府宣布,新加坡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
英國殖民當局反應強烈,第一時間宣布這個民主共和國非法,並且想要用武力強行鎮壓,從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以及印度緊急調集軍隊。
即便印度暫時處於危險之中,也不顧上了,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最大的據點,無論如何是不願放棄的。
中國與南華第一時間宣布承認新加坡民主共和國,並且建立外交關係。
南華更是出動了艦隊訪問新加坡,明顯是在為新加坡華人政權撐腰。
緊急麵見徐錫麟的英國大使金森提出,由英國國王任命李本吉為新加坡總督,取得南華的同意,取締新加坡的獨立政權。
這個建議遭到了徐錫麟的斷然否決,算計到了李秉衡頭上,而且死不悔改,英國佬實在是欠揍。
大英帝國始終放不下自己的顏麵,那麼很好,在你臉上給你狠狠的來上幾個耳光,看你清醒不清醒。
1948年4月1日,愚人節。
英國拒絕停止在新加坡的軍事行動,並且在鎮壓過程中,殘暴的虐殺了起義華人。
4月3日,南華正式向英國宣戰,緊接著,中國政府宣布向英國宣戰。
4月4日,英國同時向南華與中國宣戰。
4月5日,法國與美國分別向中國與南華宣戰,俄羅斯帝國與哈薩克斯坦稍後分別對英國、法國、美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