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您客氣了,我不過是在班門弄斧而已,得不好的地方, 還需要您和諸位前輩多多斧正!”
段玉衡聽到馮老的話,趕緊拱了拱手,謙虛起來。
“不,段你得很好,也很準確,隻是有一點,你隻是了田黃在收藏領域興盛的原因,是因為乾隆皇帝非常推崇和喜愛田黃,但卻沒有,乾隆皇帝推崇和喜愛田黃的原因,是為什麼讓乾隆皇帝能如此喜歡田黃呢?”
馮老看到段玉衡在經曆多人的表揚之後,依然能夠表現地非常沉穩,絲毫沒有露出一點得意的神色,這讓閱人無數的馮老感到非常欣賞,不覺也就產生了要再考究一下段玉衡的想法。
孟三鐸和方江等在座的眾人,除了陳喆之外,誰不是老於人情世故的角色,在聽到馮老的話之後,都明白了馮老這麼問的目的。
其中尤其以孟三鐸心中最為感慨。
孟三鐸作為這麼多人中,除了陳喆之外,與段玉衡交際最多的人,對於段玉衡在古玩鑒賞上的本事也遠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多。
在別人眼中,可能隻是將段玉衡定位於一個精通玉石類收藏的年輕藏家,可是對於孟三鐸來,最清楚段玉衡的情況了。
在孟三鐸的眼中,段玉衡不僅僅精通古代書畫鑒賞,同時對雜項類收藏和玉石類收藏都有著非常深厚的鑒賞底蘊。
一個年紀輕輕的青年,能夠有這般本事,如果沒有家學淵源,打死孟三鐸都不會相信的。
要知道,隨著如今社會信息流通的越來越多元化,平均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在一定的條件下,想要培養一個收藏鑒賞專家,並不是什麼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是想要培養一個跨類別的收藏專家,並在所跨的多個收藏類別中都有著不俗的鑒賞能力,那並非是一般的富家庭,或者是機構所能夠培養出來的。
想要培養這樣一個人物出來,如果沒有悠遠的收藏底蘊且同時擁有極大財富與權勢,那是怎麼努力也做不到的。
在這一刻,孟三鐸已經將對段玉衡的興趣,逐步衍伸到了段玉衡背後的家庭之上了。
“段,如果不知道的話就出來,你之前的表現已經遠遠出我的預料了,這一個問題不知道,並不丟人!”
馮老看到段玉衡久久沒有話,以為段玉衡並不知道乾隆為什麼那麼喜愛和推崇田黃,無法回答自己,於是選擇了保持沉默。
“就是就是,段啊,不知道就不知道,馮老會告訴你的,年輕人不要對知識總是掌握個一知半解的,萬一被人問得深入了,丟人的還是自己!”
楊德寶很是會見縫插針,聽到馮老的話,立馬充滿挑釁地朝段玉衡道,話語中不乏諷刺之意。
“這廣袤下,世間文化,何止萬千?段有知識上的盲點並不丟人,再了,段如此年輕,就能有這般底蘊本就已經很是不易了,總比有些人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厚著臉皮笑話別人!”
楊德寶這樣的表現,不僅讓孟三鐸感到非常不快,就連馮老也感到非常厭惡。
馮老不像孟三鐸,是以做古玩生意為主的收藏家,馮老是一個純粹的玉石收藏者,因此,在麵對楊德寶的時候,沒有那麼多利益上的糾葛,起話來,也絲毫不客氣。
楊德寶聽到馮老的話,瞬間怒火中燒,但是理智卻告訴楊德寶,自己千萬不能得罪馮老。
馮老在南都市收藏界的地位雖不及孟三鐸,但因其在玉石類收藏上的眼光,以及較大的年紀,讓馮老在南都市收藏界的影響力上,幾乎不弱於孟三鐸。
楊德寶知道自己怎麼也不能徹底開嘴馮老的,於是隻能將這股子怒火,再次算在了可憐的段玉衡頭上。
此時的楊德寶,也隻能在心中默默詛咒段玉衡,期望段玉衡能夠真的自己不知道,這樣的話,多少可以讓楊德寶挽回一些顏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