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宅內的裝璜頗為氣派,窗明幾淨,地板上鋪著金磚(一種泛著金黃色澤的瓷磚,非常堅硬),家具都是紅木或者黃梨木製成的,典雅而大氣,那些作觀賞之用的瓷器更是讓楊夢龍兩眼發亮,心裏暗叫“發達了”,這些東西放到現代,哪一件不是值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啊?要是有時空穿梭機就好了,把這些東西搗鼓回現代去出售,當上億萬富翁那是分分鍾的事情。
可惜時空穿梭機這種技術含量太高的東東還沒有造出來,他隻能看著這一大堆古董狂流口水。
千戶宅內有三四十個廂房,這是仆人住的地方,由此也不難看出張千戶生活之豪奢,小小一個千戶居然養得起這麼多家奴!家眷住在後院,那裏有好幾套獨立的閣樓,精致小朽,客廳臥室書房琴房一應俱全,一打開窗就能看到後花園,滿園的姹紫嫣紅關都關不住。楊夢龍目測了一下麵積,好家夥,每幢閣樓的麵積少說也得有個七八十平米吧?粗略的估計一下,整個千戶宅的占地麵積遠遠超過一千平米了,與其說它是一套宅子,還不如說它是一個建築群呢,住在隻比廁所大一點的地下室裏為生計苦苦奔波,想當房奴都當不成的北漂一族要是看到了,肯定會哭出尿來。
筱雨芳看著花園裏怒放的牡丹,開心的說:“這個花園好美啊!”
楊夢龍說:“以後它就是你的啦!”他東拐西拐走進了張千戶的書房,喲,裏麵的藏書還真不少,諸子百家、樂府詩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一應俱全,《尉繚子》、《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三略》、《吳子兵法》、《戰國策》、《紀效新書》……一部部兵書整整齊齊的擺在那裏,自成一格,看樣子這位千戶大人也是個喜歡看兵書的人,不過嘛……以這些書的幹淨整齊程度,他很懷疑那位老兄有沒有認真的看過這些書。
筱雨芳見有這麼多藏書,更開心了:“好多書啊!我能不能拿幾本到我的房間去看?”
楊夢龍嘿嘿一笑:“拿到你的房間看有什麼意思?有空了一起到書房來看嘛!”
筱雨芳說:“那好啊,不過事先聲明,你不能把書房弄得亂七八糟,更不能隨意翻亂我看的書!”
楊夢龍說:“沒問題!”隨手拿起一本書翻開,一行行精美的繁體字躍入眼簾,都是豎排的,數百年後的香港和台灣仍然保持著這一傳統。豎排有個好處就是看書的時候眼睛隨著字走,頭微微的一點一點的,作者看到了肯定很高興,認為讀者都認可了自己的文字。至於橫排嘛,那個頭搖來搖去,修養再好的作者見了都會火冒三丈。楊夢龍隻看了一頁就頭暈了,有太多的繁體字他根本就不認識,看個屁啊?他不禁在心裏哀歎:“老天爺,請賜給我一本《新華字典》吧!”
“張千戶一家被拿去問罪,走得匆忙,沒有來得及帶走字畫藏書,前來拿人的官差也沒有抄家,說是要讓千戶宅保存完好,留給楊千戶的。”蔣正在一邊解釋,“當然,一些手腳還是免不了要做的,好幾幅值錢的名畫都讓他們給弄走了。”
楊夢龍渾不在意:“弄走了就算了,這東西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留著也沒用……蔣正啊,整個千戶所裏有多少人?”
蔣正知道楊夢龍肯定要了解這些東西,他可是下了勞功的,不加思索的回答:“現在千戶所裏共有四千八百五十餘人,都是軍戶。”
楊夢龍驚訝的叫:“這麼多人!?”
蔣正苦笑:“很多嗎?要知道舞陽千戶所在鼎盛的時候可是有七千多人的!”
也就是說,現在衛所裏的人口隻有鼎盛時期的一半多一點了,聯想一下那些穿得比叫花子還爛的軍戶,楊夢龍便明白為什麼會少這麼多人了,這麼窮,誰呆得下去啊?朱元彰設立衛所製度,本意是藏兵於民,讓各衛所一邊搞生產一邊訓練,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拿起兵器就是士兵,自給自足,在不影響國防力量的同時開辟更多的土地,增加糧食收成,他的本意是好的,為此,他定下死規定,一入軍籍,子孫後代都是軍籍,逃離衛所者輕則割耳割鼻,重則斬首!剛開始的時候,衛所製度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維護地方治安作出巨大貢獻不說,每年還上交上千萬石糧食給國庫,這些成就證明,朱元彰是對的,可惜,他並沒有意識到,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當朱元彰和朱棣這兩個強人倒下之後,一切就慢慢的變樣了。衛所的軍田被地方鄉紳和將官一點點的侵占蠶食,衛所的士兵耕種著越來越少的土地,承擔著越來越重的賦稅徭役,不堪重負,最終紛紛逃跑,而為了侵占更多軍田,衛所將官甚至鼓勵或者逼迫士兵逃跑,到了明末,衛所已經完全喪失了原來的功能,不僅再也沒有一粒糧食上交國庫,還要國家撥出大量錢糧養活這百萬不堪一擊的衛所官兵了。舞陽千戶所還能剩下近五千人,已經算不錯了,要知道現在舞陽全縣也不過三萬來人。當然,那些流民是不能算在裏麵的。